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2岁,IV期肺腺癌,因服用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进了ICU,这个不良反应需警惕!

2023-09-21 15:16   医世象

既往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奥希替尼已经成为具有EGFR经典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奥希替尼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其中,肌炎是奥希替尼罕见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停药即可恢复。然而,最近纽约西奈山医院报告了1例服用奥希替尼后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肌炎。患者起初只是疲乏、肌肉痛、虚弱,继而丧失活动能力,转氨酶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暴升,吞咽困难,呼吸肌肉无力需要进入ICU,经救治才得以恢复呼吸功能和部分活动能力。

病例介绍

患者为52岁女性,确诊IV期肺腺癌,伴有弥漫性骨转移和几个小的增强颅内病灶。分子检测显示EGFR L858R突变,PD-L1 TPS为10%。患者需要每天口服80mg奥希替尼治疗肺癌,同时服用阿哌沙班治疗肺栓塞。患者在使用奥希替尼4天后,出现轻度疲劳和肌肉酸痛。在使用奥希替尼12天后,患者虚弱到需要帮助才能短距离行走,手臂力量也在下降。实验室检查提示转氨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42、丙氨酸转氨酶(ALT)433。医生立即终止患者的奥希替尼治疗,但其转氨酶仍继续升高,AST>1000,需要住院治疗。

检查结果显示:

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高达29,680。脊柱和下肢的MRI显示肌肉水肿。开始使用泼尼松(每天40mg一次)治疗肝脏炎症;CPK开始呈下降趋势。为避免进一步损伤肌肉,未给患者行肌肉活检和肌电图检测。

经肝炎血清学、抗线粒体抗体、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一种孢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CMV)评估,这些因素对患者肝脏炎症并无明显影响。

风湿病学检查(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肌炎抗体)结果均为为阴性。

血清抗核抗体:抗SS-A52KD抗体略微升高,达到50(正常<20);HMGCR抗体呈强阳性,达到154(参考值<20)。其余抗体均为阴性。

治疗经过:

考虑到患者炎症性肌炎,开始经验性使用甲泼尼龙60mg静脉注射和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1g/kg,均每天一次,共两天。患者CPK和LFT继续改善,但肌肉力量却仍在下降。

入院两周后,患者吸气负压(NIF)降至-12厘米水柱的最低点,并出现缺氧,被送往ICU进行呼吸监测。

患者被确诊为患有突触前肌纤维损伤,立即给予吡啶斯的明2mg静脉注射,每3小时1次,以延长神经肌肉接头中乙酰胆碱的作用,代偿突触功能障碍。

随着类固醇逐渐减量和吡啶斯的明延长减量,患者恢复了远端力量,逐渐康复。

奥希替尼诱导肌炎

1.概念和发生情况

肌炎为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疾病,包括慢性肌肉无力,肌肉耐力降低,或无症状性CPK升高。可伴有肌炎特异性抗体或肌炎相关性抗体阳性。奥希替尼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罕见。FLAURA研究中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42%,其中腹泻最为常见。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为10%,AST和ALT升高发生率分别是10%和7%。奥希替尼4项关键研究中,仅AURA2研究报道了2例(1%)患者发生CPK升高,均为2级而无横纹肌溶解。但据一项病例系列报道,称有4例奥希替尼导致的肌炎病例,发生率高达10.5%。其中2例具有轻度症状,2例单纯通过CPK监测发现。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11周,均为1~2级,不过,有1例CPK发展为4级(2511U/L)但依旧无症状。

2.机制

此例患者和之前报道病例表现不同,停药后依旧进展且表现为爆发性重度肌炎。患者具有抗SS-A52KD抗体升高,这是一种肌炎相关性抗体,常见于Sjogren综合征或系统行红斑狼疮等系统自身免疫病中的肌炎,但是此例患者并没有自身免疫病表现。此外,患者还出现HMGCR抗体升高。HMGCR抗体和他汀诱导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相关。他汀导致肌病可表现为CPK升高和近端肌肉无力,通常停止他汀类药物后过程依旧持续。他汀类可改变HMGCR蛋白构象,通过暴露隐藏表位激活自身免疫。但此例患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而EGFR抑制剂是否可影响HMGCR抗体还不清楚。此外,病例作者认为奥希替尼主要通过CYP3A4/5代谢,是CYP3A4的弱诱导剂。患者同时服用的阿哌沙班也通过CYP3A4代谢,可能相互影响而导致代谢不佳。但是根据药学研究二者合用并不需要调整剂量。目前关于奥希替尼导致肌炎的报道有限,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的肌炎研究却有很多。尽管二者发生机制可能不同,但也有可借鉴之处。一项研究报道ICI导致重症肌无力(MG)的患者中,部分合并有肌炎/心肌炎。这些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AChR)体阳性率为66%,不是所有患者都出现眼睑下垂典型症状,也具有CPK升高,同时疾病发展快,死亡率高达23%。因此,此例患者具有爆发性表现,停用奥希替尼后肌炎依旧进展,使用激素和吡啶斯的明治疗后逐渐起效,要想到并发症重叠出现的可能。

3.诊断

病例中患者未行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因此诊断其实欠明确。在怀疑患者出现肌炎时,应同时想到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

14171695252878779

4.治疗

皮质激素:对于高度怀疑免疫机制介导的肌炎,皮质激素依旧是首选药物。可参考ICI诱导肌炎使用,如1~2级肌炎可使用泼尼松0.5~1mg/kg/d治疗,3~4级使用甲泼尼松龙1g/d冲击5天。

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激素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中,应考虑加用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于怀疑有MG的患者,可考虑同时使用吡啶斯的明。

5.预测和监测

ICI相关肌炎研究显示如果治疗前检测抗体阳性,接受ICI治疗后可导致爆发性起病,因此有学者建议基线时检测相关抗体。而奥希替尼导致肌炎罕见,因此基线常规检测的性价比较低。但是医师应有此意识,并做好患者教育。一旦发生,则可使用CPK,ESR,CRP等指标进行病情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奥希替尼知识科普:

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前,应进行EGFR基因检测,确认存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或存在EGFR-T790M突变。

适应症:

用于IB-IIIA期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患者须既往接受过手术切除治疗,并由医生决定接受或不接受辅助化疗。

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既往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推荐剂量为每日80mg。

用药治疗时间:

肺癌术后患者应持续接受治疗,直至疾病复发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或治疗达3年。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患者应持续接受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

药物漏服:

如果漏服1次,则应补服,除非下次服药时间在12小时以内。应在每日相同的时间服用,进餐或空腹时服用均可。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暂停用药或减量。如果需要减量,则剂量应减至40mg,每日1次。

出现不良事件(AE)和毒性后的减量原则见下表。

33351695252878876

文章来源:肺腾助手、肿瘤时间、肿瘤新前沿、医世象

本文由医世象

夏日整编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奥希替尼,肺腺癌,患者,治疗,疾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