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刘海霞教授:内科住院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及预防
iCardioOncology
"2023肿瘤相关VTE防治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于8月5日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围绕肿瘤相关VTE防治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与参会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将带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海霞教授——《内科住院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及预防》精彩回顾。
肿瘤患者是VTE高发人群,在不同类型肿瘤中,VTE的发病率为4%-20%;所有首次发生VTE的患者中,20%-30%患者和肿瘤疾病相关;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肿瘤患者高4-7倍;初次诊断的活动性肿瘤,VTE发生风险高于其他时期。大型回顾性研究提示,肿瘤合并VTE患者在6个月的死亡风险为94%,而非肿瘤疾病合并VTE患者在6个月的死亡风险为29%,增加了约3倍。
此外,肿瘤相关血栓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如急性感染、慢性肾病、肺部疾病、肥胖、动脉血栓性疾病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激素治疗、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等对VTE形成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全程动态开展VTE评估与预防。
内科住院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及建议:除基底/鳞状细胞皮肤癌患者外,所有癌症住院患者均需进行VTE预防;对于风险评估模型(RAMs),若没有在癌症住院患者中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得到验证,则不推荐使用;对VTE应进行预防前评估(NCCN);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患者教育应提到重要的位置上,必须重视;同时癌症患者应接受CAT风险评估(ESMO)。国内外住院标准不同,对于内科住院肿瘤患者,欧美指南未推荐使用VTE风险评估量表,国内指南推荐Khorana评分量表,或同时使用Caprini和Khorana评估量表,为预防提供依据。
VTE预防是重点,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物理预防、药物预防,此外患者教育很重要。肿瘤相关VTE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推荐进行药物一级预防,重点关注VTE抗凝药物的选择(ASCO,NCCN,ESMO指南分别进行了介绍)及抗凝治疗禁忌症的评估。总的来说,抗凝药物以肝素类与NOAC为主,对于骨髓瘤,肾功能不全,肥胖,低体重等特殊人群,药物剂量选择需个体化调整。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症:近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颅内或脊髓高危出血病灶;活动性出血(大出血):24小时内输血超过2U。
对于有抗凝禁忌症的VTE住院患者推荐物理预防,包括:间歇气压疗法(IPC),足底加压泵,分级压缩弹力袜(GCSs)。建议实施预防前完成机械预防禁忌症评估。同时,机械预防应当持续应用,直到患者可以正常活动或出院。对低出血风险且无机械预防禁忌证的VTE高风险患者,建议机械预防联合药物预防。但是,对于机械联合药物预防VTE,国内外指南存在不一致的认识。
恶性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VTE发生率,抗肿瘤治疗药物对VTE形成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内科住院患者开展全程、动态VTE评估和预防至关重要。国内指南推荐使用VTE风险评估量表,可为VTE预防提供依据。VTE的预防是重点,主要干预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以及患者教育。其抗凝策略主要以肝素类和NOAC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以及剂量的选择强调个体化策略。对于存在抗凝禁忌症者,推荐物理预防。
图文排版:三度医学 彼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