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跨国药械企业,出路在哪?

2023-09-19 11:26   赛柏蓝

对于外资药械企业来说,可走的路有很多,需要反复定夺的是哪一条最适合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最快帮助企业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

从疫情前至今,外资药械公司受社会环境、患者数量、政策倾斜、产品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已经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除极个别细分赛道,在广泛的设备、器械、高值耗材乃至特药、普药领域,大批企业通过缩减规模、降低预算,甚至出售产品线、退出中国市场等方式对抗营业额和利润下降。

外企想要继续扎根中国市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借鉴。

01、学会与政策共处

药品带量采购在局部省份开始试点时,大部分外企抱着观望的心态,随着带量采购在全国市场、所有赛道覆盖,才逐步开始对应;同理,设备进口限制令也使得外企的心理有所转变。

政策导向已经十分明显,对于外企来说,着手做顺应当下市场发展的战略战术才是关键。

药品和耗材企业面对带量采购,必须要在中国本土加速研发低成本产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持续做精准的学术传递,在合规的前提下提高在专家群体认知度,通过学术去影响病患群体的选择。

设备企业面对进口限制令,也应当尽快启动产品国产化流程,点对点地挖掘参数有优势的订单,进一步巩固与专家的产品共识,确保在进口论证有需要时可发挥关键作用。

02、真正坚持产品国产化路线

外资企业走国产化路线,有几个不同的玩法——

一是所有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全部搬到中国;

二是所有产品生产本土化;

三是部分产品国产化;

另外也可以分为自建工厂、找代工厂,或者是国外运回所有组件在国内组装。

除了当下政策趋势外,国产化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成本,包括整个流通环节里的运输、人力、管理。

再进一步思考,国产化其实是为了与中国临床需求的真正吻合,产品质量方面,外企一直相对稳定,但产品线迭代速度普遍低于国产,研发和工厂都不在国内是根本原因。

03、研发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产品

产品想贴合中国市场,就必须有本土的研发团队去体会当下中国的临床和市场,甚至是政策导向下的设计方向。

欧美成熟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与发展中国家里尚有大批患者等待治疗的处境截然不同。

企业产品线对于不同销售层级的分类,一定要十分清楚。比如,对应高支付能力市场(私立、民营、自费患者)和对于低支付能力市场(满足基本治疗需求)的策略就不同。

对很多外企而言,丰富产品线是当务之急,在单一产品线下,一旦在某片市场/某次带量采购中出局,企业运营压力将倍增。

04、大力培养本土化人才梯度

外资药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层团队中一般很难见到西方面孔,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市场实在太复杂,各个省份有不同的省情,本地人更擅长理解和处理这些复杂情况。

外企的校招生制度也由来已久,一般都是去营销团队的销售部或者市场部。

这里更多要谈的是另两个思路:首先是研发方面,多与顶尖高校合作,形成友好的输出输入体系;其次是生产方面,多与地方政府合作,形成固定的就业解决流程。

这样能更多地帮助企业增加与国内各层级的连接,夯实企业根基。

对于外资药械企业来说,可走的路有很多,需要反复定夺的是哪一条最适合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最快帮助企业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

END 

作者 | Grace 

来源 | 思齐俱乐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国产化,药械,企业,外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