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学者声音 | 唐亚梅教授:巾帼不让须眉 柔肩亦担重任

2023-09-16 13:43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唐亚梅教授不仅在医生和科学家的角色中做到出色,同时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导师。她以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为重,无私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学者介绍 

9571694821562332

唐亚梅

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神经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神经科主任、脑科学中心主任、临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科医师分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树兰医学青年奖等。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障碍、放射性脑损伤等重大脑疾病的机制及治疗研究。从业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以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Sci Transl Med、Neuron、eClinicalMedicine、Neurology、Clin Cancer Re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获授权专利5项;主编专著3部;成果被4部国际权威指南共同推荐采纳,并牵头制定《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缘起中大,投身神经科学    

高考填报志愿时,从第一到最后的志愿栏中,唐亚梅全部坚定地填报了医学相关专业。凭借着自身努力,她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后合并入中山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学习,并于2002年毕业后继续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进行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

在临床工作中,唐亚梅遇到了一些特殊的病患:有人在脑梗塞后不能流利说话,但能通过唱歌表达出他想要的东西;有人会突然间失忆,但是过一段时间记忆又能被唤醒……这让她觉得大脑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结构。带着想要探索大脑奥妙的想法,唐亚梅走上了神经科学这条路,并围绕华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血管病,开展机制及临床研究。

针对脑损伤发病机制未明的现状,唐亚梅教授团队首次证实放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形成炎性微环境造成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揭示了炎性环路在放射性神经损伤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唐亚梅教授团队发现放射后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趋化因子CCL2及CCL8,吸引CD8+ T细胞浸润脑组织并引发脑损伤的机制,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提出新的干预策略。

 “从临床中来,回临床中去”是唐亚梅教授从事临床科学研究以来一直秉承的信念。通过机制研究联合Simon两阶段临床试验,唐亚梅教授团队发现沙利度胺可通过逆转PDGFR β蛋白的表达、减轻周细胞形态改变来恢复血脑屏障完整性及微循环灌注,进而修复受损神经元,最终改善认知功能,把基础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

除此以外,唐亚梅教授也积极促进其研究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有效推广,牵头制定了《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填补领域空白,目前已在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她建立的“普瑞巴林改善放射性神经痛”以及“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新方案,被多部国际指南采纳,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改善肿瘤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困境。

唐亚梅教授的系列研究工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8941694821562581

87031694821562914

唐亚梅教授所获奖励

创新实干,打造神经医学中心 

作为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积极投身于神经科的建设工作,带领科室朝着“建成特色突出、技术全面、治疗创新、影响广泛的神经医学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秉承“以研究带动临床”的理念,搭平台、给工具、教方法、优体制,大力发展临床研究,打造特色专科。首先是搭平台,保证科室医疗质量的同时,筹备建设了脑科学中心、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和脑疾病大数据平台,为脑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广阔平台,并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脑科学大会与同道进行交流,进一步扩大科室影响力。其次是给工具,专病库与队列是大数据驱动研究时代的“基础建设”,唐亚梅教授从零开始,从方案设计,到病人入组、临床资料获取和标本的收集,再到数据库的建设、统计分析等。目前已经建设成两大专病库(放射性脑损伤专病库、脑小血管病专病库)及两大队列(放射性脑损伤队列、老年队列),持续不断产出新成果,为临床技术及理念革新提供重要的支撑。在传授方法上,唐亚梅教授带领科室医生创设逸仙神经时间、文献讨论会、临床研究推进会等,手把手不遗余力教导年轻医生、研究生、进修医生科研思维和方法,鼓励他们关注科技前沿,夯实基础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28861694821563196

24691694821563308

唐亚梅教授牵头筹备建立脑科学中心、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和脑疾病大数据平台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保持神经科的新鲜活力,唐亚梅教授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建设模式,筑牢人才之基提升医研硬实力。内培方面,为年轻医生量身定制高质量发展之路——“神经科新星培育计划”,因材施教,引导年轻一代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外引方面,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等,不断壮大临床和科研团队,吸纳前沿技术资源。为进一步推动我院脑科学学科平台建设,唐亚梅教授团队正持续面向全球诚聘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医院和团队将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和软硬件支持,全方位促进个人发展。

在神经科团队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下,目前神经科在理化因素所致脑损伤诊治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发力老年认知领域,并全面建成高级卒中中心,诊疗水平再上一台阶。在亚专业发展方面,坚持抓好一个特色(脑损伤专科),发展两个核心(脑血管病专科、老年神经变性专科),培育两个重点(神经重症专科、神经介入专科),所有专业协同发展(癫痫专业组、运动障碍专业组、神经免疫专业组、痴呆与神经心理专业组),学科建设日益完善,科技产出不断增加,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学术地位加速提升。   

今年,神经科正式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代表神经科近年不断提升的医疗技术水平、日渐壮大的医护人才队伍、逐步优化的品牌特色诊疗和持续提高的临床治疗效果都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唐亚梅教授的带领下,2023年度神经科共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代表着神经科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5741694821564740

神经科全体人员合影

  诲人不倦,学生们心中的“神奇女超人”    

唐亚梅教授不仅在医生和科学家的角色中做到出色,同时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导师。她以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为重,无私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唐老师真的是神奇女超人!”学生这样评价她。之所以说“神奇”,是因为她可以一步步地把好多看起来非常难的事情变成可能;之所以说“女超人”,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成果累累、肩担重任。她既是医生,又是科学家,还是老师。她既做临床诊疗,又做科学研究,她能够成为现在的她,是因为拥有超乎常人的坚持、执行力、使命感、责任感以及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

“唐老师真的是一位尽心尽力的好老师!”学生这样感激她。每周一次的组会是唐亚梅教授与学生们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她亲自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她引导学生通过每周的文献研讨会或者不定期参加神经科学会议,追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的进展。她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助力学生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在她的指导下,有多名学生在硕士、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如J Clin Oncol发表文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等项目。唐亚梅教授对学生的严谨要求、对学术研究的认真专注,都让学生们深受影响,更加坚定了他们在科研领域的追求和理想。

16401694821565034

唐亚梅教授团队合照

责编:黄睿、张阳

初审:林伟吟、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唐亚梅,神经科,科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