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中,最重要的是这一步!
慢病全程健康管理,是基于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而慢病管理牵涉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比如今日门诊一位患者。他带来了在家附近医院检查的一摞结果。专家王铁民院长仔细查看对比相关数据之后,首先询问患者是否在24小时尿液样本中放置了“防腐剂”。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衡量肾脏功能的指标之一,可以诊断肾病并监控治疗效果。肾脏本身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过滤,一个是重吸收。过滤指的是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会把血液中的水分和部分物质过滤出来。重吸收指的是把过滤出来的物质中有用的部分再回收,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24小时尿蛋白主要检查肾脏的滤过功能,如果尿中发现蛋白,说明肾脏的滤过功能出了问题。同时,大量蛋白漏出又会反复冲击肾脏的过滤膜,对肾脏造成二次伤害,加重肾脏损伤。因此,尿蛋白是肾脏病治疗中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如果单纯从指标上看,尿蛋白高了,说明病情很可能仍在加重,需要加大相关药物剂量。但如果用“慢病全程健康管理”的打开方式来看,还需要再多一步的判断。“防腐剂?放了啊。”患者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回答。“放了多少?”王院长继续追问防腐剂的用量。“他们医院的防腐剂有这么多吧。”患者朝着窗户的方向,用拇指和食指比出3~5厘米左右的高度,然后接着说道,“我没都放,我寻思着用不着(全放)。”“应该都放进去。”王院长当即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尿液在排出体外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保存温度的变化及空气中细菌的作用,成分会随之发生改变,一般要求尿液检查务必在采集后2小时内完成。但对于24小时尿蛋白检查来说,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患者需要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防腐剂可以在尿液样本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空气与尿液接触发生反应。不放或者用量不足的话,尿液成分改变,继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稍有不慎据此判断,可能会误导治疗方案。
“你看血里面的蛋白涨上来了,按理说,从尿中漏出的蛋白也应该相应减少。但是现在尿蛋白这么高,这两个没有对应上,说明这个数据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专家王铁民院长向患者耐心说明如何发现尿蛋白指标异常。“我以为这个防腐剂用量太大,会影响检查结果。”此时患者才道出心中真正的担忧和疑虑。临床中,时而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肾脏病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无论如何强调,忘记放防腐剂的问题也在所难免。曾经一位患者经由反复提醒后,终于在尿液中放了防腐剂,只不过是“去年”的,也是经由医生鉴别后得以发现,再次提醒和纠正。要做到慢病全程健康管理,心中不止要有指标和病症,更少不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注。医者不止是仁术,更在于一颗仁心。在一次次心对心的“磨合”中,陪伴患者重返身心健康。
本文图片为原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