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萌报道AR PROTAC,生物利用度高达99%
众所周知,PROTAC分子由于分子量大(700-1200Da)、溶解度差、渗透性低,口服生物利用度(F)一般比较低。为此,研发人员通常会想尽办法来提高F,如优化linker提高渗透和代谢稳定性、选择分子量更小的E3连接酶配体以及使用前药策略等。
图1 ARD-1676的结构和各种属生物利用度
王少萌课题组最近上线了一篇JMC,报道了ARD-1676的发现并表征了其一系列临床前的性质,这是一种口服有效的PROTAC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文章中提到ARD-1676在AR+ VCaP和LNCaP细胞系中的DC50值分别为0.1和1.1 nM,在VCaP和LNCaP细胞系中的IC50值分别为11.5和2.8 nM。
ARD-1676可有效诱导一系列临床相关AR突变体的降解。ARD-1676在小鼠、大鼠、狗和猴子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7%、44%、31%和99%。口服ARD-1676能有效降低小鼠VCaP肿瘤组织中AR蛋白水平,抑制VCaP小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无任何毒性迹象。
在猴子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99%,这在PROTAC分子中是比较少见的。
ARD-1676的ADME特性
如图2,ARD-1676具有较低的被动细胞渗透性,Papp A-B未达到1×10-6,外排比efflux ratio为1.8,表明作为p糖蛋白(Pgp)底物的潜力较低。文章中评估了ARD-1676在小鼠、大鼠、狗、非人灵长类动物(NHP)和人类体内的肝微粒体、肝细胞和血浆的稳定性。他们认为化合物在这5种动物的微粒体、肝细胞和血浆稳定性都很好。
图2 ARD-1676的ADME和hERG抑制数据
并且评估了ARD-1676对所有主要CYP亚型的细胞色素P450 (CYP)抑制作用,发现ARD-1676对所评估的CYP亚型没有任何抑制作用。评估了ARD-1676在体外对hERG的潜在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3和30 μM下,ARD-1676的抑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表明ARD-1676没有hERG毒性倾向。
图3 ARD-1676在小鼠、大鼠、狗和猴子体内PK参数
如图3所示为ARD-1676在小鼠、大鼠、狗和猴子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在小鼠中,ARD-1676具有非常低的清除率(Cl = 0.04 L/h/kg),适度的分布体积(Vss = 0.23 L/kg),在静脉和口服给药方式下的T1/2均为4.3-4.4 h,在5 mg/kg剂量下,Cmax = 9124 ng/mL, AUC = 85243 h·ng/mL,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7%。
在犬中,ARD-1676清除率低(Cl = 0.19 L/h/kg),分布体积适中(Vss = 1.7 L/kg),静脉给药T1/2为9.9 h, PO给药T1/2为27.4 h,口服给药Cmax = 1031 ng/mL, AUC = 15170h·ng/mL,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1%。
在猴子体内,ARD-1676清除率低(Cl = 0.2 L/h/kg),分布体积适中(Vss = 2.1 L/kg),静脉和PO给药的T1/2均为9.6 ~ 9.9 h,在2mg /kg剂量下Cmax = 1520 ng/mL, AUC = 10302 h·ng/mL,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9%。
值得注意的是,四种种属中使用的溶媒不一样,这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小鼠中ARD-1676的药效及抗肿瘤作用
对携带VCaP异种移植肿瘤的小鼠口服单剂量12.5 mg/kg的ARD-1676。肿瘤组织的免疫印迹分析显示,ARD-1676在6 h和24 h时间点分别有效降低了96%和93%的AR蛋白水平。根据ARD-1676的PD数据,测定其在小鼠VCaP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得到图4所示数据。药效数据显示,在所有3种评估剂量下,ARD-1676均有效且剂量依赖地抑制肿瘤生长。
图4 ARD-1676在SCID小鼠VCaP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ARD-2051和ARD-1676
今年6月份,王少萌团队也报道了ARD-2051的发现,如图5,ARD-2051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小动物中比较高,大动物不够。从27和30的对比看出,螺环上的手性甲基对降解效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且合成这个带手性的甲基也有难度,需要通过取代的环氧乙烷开环再关5元环得到。后续再对linker优化得到ARD-1676。
图5 ARD-2051的发现及合成
AR PROTAC研发进展
图6 AR PROTAC的情报数据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数据库中搜索AR和PROTAC,搜索出23条药物,涉及31条研发状态,如图6所示,不少国内药企参与到这个火热的赛道中。其中苏州开拓药业的GT20029处于临床二期,在研适应症为雄激素脱发、寻常痤疮;Arvinas公司的ARV-766和ARV-110均处于临床I/II期,在研适应症为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冰洲石生物的AC-0176、海创药业的HP-518、海思科的HSK-38008均处于一期临床,在研适应症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
PROTACs的生物利用度
PROTACs的生物利用度一般较差。利平斯基五法则(Ro5)是一种经验法则,它规定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几种标准,通常用于预测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随着小分子PROTACs的出现,PROTACs的分子量有所降低,但由于PROTACs的杂双功能结构导致其违反Ro5,生物利用度较差。渗透试验证实多数PROTAC分子的细胞渗透性差,因此,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体内研究都采用了肠外给药。
图7 利平斯基五规则
截至2017年,大约6%的口服药物不在Ro5范围内。例如,许多大环可以口服给药,尽管它们明显处于“超Ro5 (bRo5)”化学空间中。这可以用它们变色龙般的构象灵活性来解释,这种构象灵活性会促进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开发口服protac,迫切需要合理的设计标准来赋予protac口服有效性。Lokey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物理化学性质与渗透性关系研究发现,即使在分子量几乎相同、ALogP相同、氢键供体/受体数量相同的PROTACs中,细胞渗透性也可能相差10倍。此外,减少氢键供体/受体的数量通常会提高小分子的生物利用度,但在PROTACs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溶解度变差。Lokey小组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基于上述构象灵活性,使用分子内氢键来掩盖氢键供体/受体的有效性。然而,合理设计这种带有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总结
雄激素受体(AR)和AR信号在人类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AR靶向治疗药物,包括阻断雄激素合成的阿比特龙,以及第二代AR拮抗剂,如恩杂鲁胺、阿帕鲁胺和darolutamide,已被开发用于治疗晚期人类前列腺癌。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上被证明是有效的,18个月内,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便会在体内产生。一些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AR基因扩增、AR激活突变和AR变体的表达。在大多数对AR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人类前列腺癌中,AR和AR信号继续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作用,目前正在寻求针对AR和AR信号的新治疗策略。
一种有吸引力的新策略是通过诱导靶向蛋白降解来靶向AR。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s)治疗人类乳腺癌临床成功的启发,选择性AR降解剂(SARDs)一直在研究中。然而,目前SARD分子的降解能力仍然相对较弱,需要进行重大的改进。
诱导AR蛋白降解的第二种方法是使用PROTAC技术。PROTAC药物包含一个与目标蛋白结合的配体,一个与E3连接酶或E3连接酶复合物结合并募集的配体,以及一个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体。第一个AR PROTAC分子是用比卡鲁胺衍生物作为AR配体和MDM2抑制剂作为E3连接酶配体设计的。
随着Arvinas等公司和各种学术机构对PROTAC技术不断的推动,期待未来这类药物能尽早上市,解决耐药问题,丰富病人的用药选择。
参考资料:
1.Shaomeng Wang et.al; Discovery of ARD-1676 as a Highly Potent and Orally Efficacious AR PROTAC Degrader with a Broad Activity against AR Muta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R + Human Prostate Cancer.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3c01264.
2.Shaomeng Wang et.al; Discovery of ARD-2051 as a Potent and Orally Efficacious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 (PROTAC) Degrader of Androgen Recep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J. Med. Chem. 2023, 66, 8822−8843.
3.Minoru Ishikawa et.al; In vivo synthetic chemistry of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Bioorg. Med. Chem. 41 (2021) 116221.
4.智慧芽新药情报库和专利数据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