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CD70”这个“抗瘤密码”,让淋巴瘤知难而退!

2023
09/14

+
分享
评论
康和源免疫之家
A-
A+

在许多治疗手段涌现的当下,淋巴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息闭塞的我们面对癌症时的无能为力!

641694658439451

在靶向治疗的过程中,“靶点”至关重要--在癌细胞生长、扩散和存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或信号通路。通过对这些特定靶点进行干预或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最终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CD20靶点的靶向药被我们所熟知比如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但是CD70这个靶点却鲜为人知,但是它在抗肿瘤的过程中却发挥着不少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CD70到底有什么魅力?

48591694658439930

CD70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

它有两个超能力

1.在生理情况下较少表达,但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高水平表达

2.CD70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和增强侵袭性以及预后较差相关

免疫小提示: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斗争的过程中,狡猾的肿瘤细胞会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方式对免疫系统的攻击,这被称为“免疫逃逸”。

所以CD70靶点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肿瘤免疫研究的一个“潜力股”,也是一个理想靶点。科学家们对于它的研究从未停下来过。

所以出现了许多针对CD70靶点的单抗类药物,为淋巴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88841694658440106

知名期刊《BLOOD》发表了一篇关于Argx-110用于治疗CD70阳性晚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1/2期临床试验

96731694658440282

ARGX-110,是由Argenx公司SIMPLE AntibodyTM平台开发的靶向CD70靶点的药物

结果提示:ARGX-110治疗后观察到各类CTCL患者的临床抗肿瘤活性,表明ARGX-110是晚期CTCL的安全且有希望的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数据

作为一项非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1/2期研究(NCT01813539)的一部分,共有27名CD70表达不同亚型和阶段的晚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患者被纳入,以确定最佳剂量,评估探索性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表征药物动力学和药物活性的生物标志物。ARGX-110每三周(Q3W)静脉内给药。

结果提示

结果表示:在26/27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最佳疗效为1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和7例稳定疾病(SD),即23%的患者的总体缓解(ORR)和27%的患者的疾病稳定。研究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4.8个月。两名患者在截止时仍在研究中:1名患者(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4个月)患有CR,1名SS患者患有部分缓解PR(6.5个月)。

因此,CD70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成熟TCL患者临床试验的靶点。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得知了对于淋巴瘤的治疗CD70是一款热门的靶点,还有一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BR108近日也获批临床,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选择机会!

71461694658440441

BR108是靶向CD70的创新型ADCC增强型单抗,临床前研究表明,BR108与CD70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通过ADCC、ADCP、CDC作用杀伤多种CD70阳性肿瘤细胞。此外,BR108还可阻断CD70与其受体CD27的相互作用,解除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在体内药效和毒理研究中,BR108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通过靶向CD70靶点不外乎是对抗肿瘤的另一番天地!掌握“CD70靶点”这个“抗瘤密码”那么攻克肿瘤的目标还会远吗?

CD70靶点不仅是靶向治疗的“热门靶点”在免疫治疗的领域它还有一席之地,为淋巴瘤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治疗选择!

尤其是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中:CAR-T对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53931694658440582

35081694658440776

黄大爷(化名)在他67岁的时候不幸被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这让黄大爷(化名)一下子不知所措。

于是他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在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后,黄大爷有了精气神。获得了完全缓解(CR)。

但是好景不长,5年后复发了,于是接受了一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和替莫唑胺治疗,并接受了右额叶占位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再次获得CR(完全缓解)。但是一年后叒叕又复发了,黄大爷(化名)一蹶不振,为什么命运总是对他不公,这已经是第二次复发了。这次的症状又变多了包括头晕、吞咽困难、右侧连合扭曲和四肢无力。MRI显示术后腔右侧有残余肿块(26 mm35 mm30 mm),左侧基底节陈旧性出血。在脑脊液中没有发现淋巴瘤细胞。肿瘤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LBCL表达CD19和CD70。出现了“CD70”,于是黄大爷(化名)顺利地进入了CAR-T的临床试验。

在CAR-T细胞输注的1个月后,重新记录的颅骨MRI显示右颞顶叶的病变区域已经消失。。PET/CT成像证实无占位肿块,这太令人惊喜了。这一结果表明CD19和CD70双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对黄大爷是有效的,并且实现了完全缓解CR。不仅如此,在19年的4月,黄大爷的MRI表明患者已实现持久缓解。

11341694658440958

脑MRI(A)术后腔右侧的残余肿块,体积约为26mm*35mm*30mm(箭头),输注后1个月肿块消失(B),在随后的随访中没有复发(C)

黄大爷的案例可谓是一波三折,虽然经历了两次复发,但是却偶然发现靶点CD70从而实现逆天改命!通过CAR-T治疗实现了肿块消失和持久缓解。

从上面换黄大爷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治疗淋巴瘤还有许多方法不断涌现!

总结

在许多治疗手段涌现的当下,淋巴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息闭塞的我们面对癌症时的无能为力!抗癌之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寻求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治疗的机会!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抗癌方式,总会等到曙光到来的时候!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765328/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dvances/article/6/7/2290/482913/Targeting-CD70-in-cutaneous-T-cell-lymphoma-using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38/Supplement%201/4493/482310/CD70-Expression-in-Mature-T-Cell-Lymphomas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oncology/articles/10.3389/fonc.2023.1240061/abstract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细胞淋巴瘤,淋巴瘤,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