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常规开展经桡动脉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介入科常规开展经桡动脉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且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常规治疗手段如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可能无法实施或疗效欠佳。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手段,采取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是提高中晚期肝癌疗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学者创新性地将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应用于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显著提高了肿瘤反应率和病人生存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何谓肝HAIC治疗?
与常规的TACE相似,HAIC通常采用Seldinger方法,即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其他动脉如桡动脉、锁骨下动脉等)置管,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导管置入肿瘤供血动脉,或先将部分非主要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再将导管置于肿瘤最主要供血动脉。导管放置完成后,以100∶1的肝素液(10 000单位肝素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5~10 mL团注冲管防止导管堵塞。导管连接输液泵,病人卧床接受持续的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期间置管侧肢体应避免弯曲、用力,以免导管移位。严格按照化疗方案的剂量和时间注入化疗药物,药物全部输注完毕后,拔除鞘组、导管等,穿刺点加压包扎。
2、肝HAIC有哪些穿刺路径?
国内大多数开展了此项介入技术医疗单位,采用传统的经皮股动脉穿刺,少数医院开展经皮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路径。随着经皮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介入技术不断进步,该路径近年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
3、HAIC的化疗方案
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是目前国内的主流HAIC化疗方案(FOLFOX-HAIC)。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持续动脉灌注24-48h,每3周重复,治疗间隔不宜超过4周;每次均应重新行动脉造影检查、插管及固定等操作,如果肿瘤血供情况有变化,应重新置管于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中。不同学者施行上述方案时,在奥沙利铂的剂量、5氟尿嘧啶团注是否保留、5氟尿嘧啶持续灌注的维持时间长短等方面有差异,要根据病人一般状况、体表面积、各中心实际情况或习惯等进行方案调整。
4、HAIC的适应症
适应症较广: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级或B级,且满足以下情况的肝癌患者:
(1)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分期Ⅱb、Ⅲa、Ⅲb期;
(2)肝癌切除术后高危复发,可考虑行辅助性HAIC预防复发;
(3)局部进展期肝癌,肝功能较好(Child- Pugh A级或B级)行转化降期治疗;
(4)联合放疗用于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可获得更高转化率;
(5)局部进展期肝内胆管癌和肝门胆管癌;
(6)源于胃肠癌的不可手术切除肝转移癌。
5、HAIC术后观察事项
(1)化疗药物反应,通常较轻微,较严重者可暂停化疗药物灌注或采用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多可缓解。
(2)防止导管脱落移位,观察导管外置部分位置,确有导管脱落移位者,需留意脱出导管的完整性,并在DSA下重新置管。
(3)导管堵塞。导管放置完成后,应立即注入100∶1的肝素液5~10 mL团注冲管,防止导管凝血堵管。输注过程中若输液泵报警、怀疑有导管堵塞时,可再次用肝素液团注冲管,确有堵管且不能复通时,应重新置管。
(4)防止导管头药物渗漏所致皮肤粘膜化学损伤等;
(5)根据情况可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是否抗凝,目前仍有争议。
(6)化疗药物副作用如肾毒性。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少尿或肾功能损害,故每次HAIC治疗第1~2天需注意水化,保证尿量>2 000 mL/d,促进化疗药物排泄,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而引起不良反应。
2023年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与相关专科密切协作,常规开展了肝HAIC技术,并率先在市内开展了经桡动脉HAIC,极大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患者医从性明显提高,同时积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达到中晚期肝癌个体化、综合性治疗,为广大病友送去福音。
参考文献: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2023)
地点:医技内科楼一楼
介入科医师团队:
陈光斌: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江山:技术主任,副主任医师
谢兴武:科副主任,介入医学博士
唐先志: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郝清凡:影像学硕士、住院医师
刘 源:介入医学硕士、住院医师
张正宇、陈存树、赵越:研究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