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性肝衰竭命悬一线“人工肝”置换3000ml深黄色血浆化
“多亏你们啊,治好了我妈妈的病,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黄婆婆(化姓)的儿子胡先生(化姓)激动地说道。9月12日,黄婆婆一家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除病魔 德行高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武汉市普仁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医护团队的手中。
家住武汉69岁的黄婆婆半个月以来连续出现恶心想吐、肚子胀、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面色蜡黄,晨起小便的颜色也比之前深了不少,在家附近医院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这下可急坏了黄婆婆的儿子胡先生。8月17日一大早,胡先生赶紧将黄婆婆送至武汉市普仁医院就诊。
入院后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发现黄婆婆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187.1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300.5U / L,超敏c反应蛋白81.970mg/L,接诊医生吴吉圆初步判断是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急性肝衰竭,胆汁淤积性肝炎,且有全身感染,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据黄婆婆的儿子胡先生描述,母亲半个月以来一直在服用骨康宁,是一种中成药。“每天的量都是按医嘱规定服用的,没想到中成药对肝脏的损伤也这么大!”胡先生后怕不已。考虑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需要尽快为黄婆婆进行人工肝治疗。
8月23日,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医护团队的细心配合下,成功为黄婆婆进行了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从其体内顺利置换出3000ml深黄色血浆,与此同时,医生用抗生素及时控制住了黄婆婆全身的感染情况,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救治,黄婆婆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黄婆婆已康复出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感染性疾病/肝病科主任周健介绍,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指在原来无肝脏基础性疾病而短时间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引起肝性脑病的一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以往无慢性肝病史,骤然起病,迅速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等。短期内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病病死率高,属于危重病症之一。
周健主任还强调,由于药物毒性导致对肝脏的损害,如使用乙酰氨基酚片、甲基多巴片、吡嗪酰胺片,以及非类固醇抗炎药等,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部分中药也可引起急性肝衰竭。这就需要服用期间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或者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或者尿黄就要来肝病门诊检查肝功能。
记者:罗冰
通讯员:李林牧 詹文雪 周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