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EGFRvIII:解密神经胶质瘤中的逃逸基因,新希望在路上

2023-09-12 14:19   生研生物

综上所述,EGFRvIII作为一种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突变体,在恶性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殊突变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EGFRvIII),它也被称为EGFR。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一种变异形式,EGFRvIII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突变体的奥秘,并讨论其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影响。

EGFR是一种170 kD(1 D=1 u)的跨膜糖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它广泛表达于各个胚层起源的细胞中。然而,EGFR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包括胶质瘤、肺小细胞癌、乳腺癌、膀胱癌等。而EGFRvIII则是EGFR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已有研究表明,EGFRvIII通过调控Ras/Raf/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等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在肿瘤的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它还发挥类似逃逸的功能。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常见且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中神经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类型。然而,目前的放疗和化疗方法对于GBM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国内外的研究发现,40%~60%的GBM患者显著表达EGFR,而且EGFRvIII是最常见的突变形式。EGFRvIII通过非受体依赖性的自身磷酸化和酪氨酸激酶活性,建立信号通路调控网络,在调控GBM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EGFRvIII还能增强肿瘤细胞对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并提高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抗癌药物的耐受性。这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通过对EGFRvIII与正常EGFR(wtEGFR)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EGFRvIII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相关信号通路,为GB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EGFRvIII主要通过增强EGFRvIII-PI3K-AKT信号通路、EGFRvIII-Ras-Raf-MEK-ERK/MAPK信号通路和EGFRvIII-JAK-STAT信号通路来促进GBM的增殖。其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无疑为GBM的靶向治疗提出了难题。

然而,单纯采用EGFR磷酸化抑制剂并不能有效抑制GBM的恶性增殖,因为EGFRvIII介导的辐射抵抗也具有多途径的DNA修复方式。因此,联合治疗应当同时针对多个靶点,才可能有效截断其替代途径。对于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基于EGFRvIII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寻找出合适的靶点,为GBM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EGFRvIII作为一种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突变体,在恶性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神经胶质瘤中,EGFRvIII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行为,并对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EGFRvIII的机制,并为针对该突变体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为GB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与福音。

参考文献:【1】陈淞铭,李学军.靶向EGFRvIII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11):1281-128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胶质瘤,恶性肿瘤,突变体,基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