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CT时不建议强调球管!
第238篇原创
2023
相约第1155天
洞察医疗器械的本质
导语
“采购管理”系列第12期,讨论采购CT时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点:球管,他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前几天,某医院咨询高端CT/MR采购,从其选择上能明显感受到医院的采购逻辑越来越科学,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科普之花已在医学影像领域绽放。不过,在讨论CT时我们发生了如下对话:
医院:我们倾向于A、B、C,一方面考虑能谱和AI等临床创新;另一方面硬件参数过硬、价格也合适。
我们:你们的选择不错,恭喜。
医院:3家都有技术突出点,您有一篇文里说过,后续球管更换价格分分钟可以买第二台设备。我们医院都希望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将球管作为重要参考,省心点。
我们:这其实是个误区,球管在每个医院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你们的维保能力。
医院:我们这边后勤保障能力是很有限的。
我们:决定CT品质的是木桶效应,不要过分在乎球管,没那么重要,因为你们必然保修,最重要的永远都是CT稳定性。
医院: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在确认同一档次CT的前提下,选择故障率最低的那台。
作为CT中最昂贵的单体部件,球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医工研习社也出品了几乎所有重要CT球管科普,进一步将其捧上神坛。但我们的初衷其实希望读者了解CT核心部件,有利于整体把握CT;更重要的是希望重视球管产业链,目前国产CT球管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从招采和使用角度,我们并不建议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再贵的球管也只是CT的一个部件,仅此。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也让人唏嘘。
1、谁的球管更差?
这是目前业界最好的6台CT,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双层探测器CT:飞利浦Spectral CT、独一无二的双源CT:西门子医疗New Force、16cm宽体CT的标板:GE医疗Revolution Apex、佳能医疗Aquilion one GENESIS、联影医疗uCT 968、东软医疗NeuViz Epoch,其搭载的所搭载球管也是最顶级的,重要参数如下:
六大顶级CT的球管参数(原创)
从这张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等效热容量和液态金属轴承球管已成为常态;比如,GPS都有独家球管;比如,佳能也有液态金属轴承球管,其在顶级CT上使用的是万睿视(Varex) MCS-7500(此句错,见图表);比如, 联影医疗uCT 968和东软医疗NeuViz Epoch使用是同一支球管:当立(Dunlee) CT8000。
问题来了,谁搭载的球管更差?
或许你会说:GE,因其球管常被吐槽。但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1300 mA管电流比任何参数都更重要,这注定Quantix 160是优秀的;或许你会说:佳能,因其是机械滚珠轴承。但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其球管寿命轻松破百万秒次,表现堪称业界最好之一,超过很多液态金属轴承球管。
或许你会说:联影和东软,因其最大管电流只有833mA。但 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Dunlee CT8000和大名鼎鼎的iMRC冰球管是一母同胞,你竟敢怀疑飞利浦球管? 问题又来了,那如何评价球管好坏?或许你会说:阳极热容量,越大越好。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就将其从国际医用球管标准(IEC 60613-2010)中删除。当球管热容量大于5.3MHU,你几乎感受不到区别。
或许你会说:液态金属轴承,就是比机械滚珠轴承好。事实上,应该是寿命长的液态金属轴承球管比较好,如果平均寿命比不上机械滚珠轴承,那不是新技术的问题,而是产品有问题。
从产品角度,很难量化球管好坏,评价球管好坏的指标从来都不是轴承技术、不是阳极热容量、不是最大冷却效率、不是灯丝焦点、更不是连续扫描时间,这些参数只有招标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如果真的要评价,真正有用的或许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最大功率和最大管电流:最大功率保证了实现了更大的管电流输出和更长时间的连续扫描;最大管电流,保证了低kV/高mA的低剂量扫描和高转速下不会出现光子饥饿效应。 从医院角度,我们所理解的好球管,几乎等于长寿球管,更长的寿命降低了球管更换频率,意味着医院更省钱,这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
是吗? 的确,30万秒的球管和300万秒的球管,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是,即便你的CT配置了保用1000万秒的球管,如果CT故障率高,而医院又没有维修力量,也意义不大。
对于CT、MR等大型医疗设备来说,宇宙的尽头,永远都是保修。
问题再来了,长寿球管还有价值吗?
有,但不多。
2、尴尬的第三类医院
某天,某院CT的某部件故障,厂家报价20万,1天内搞定;医院自修或者第三方1万能解决,但需要5天时间。
如果你是领导,会怎么选?这其实是一道计算题。
1)如果是检查量大的医院,停机5天医院要损失30万元。尽管自修或者第三方能省很多钱,也绝对不能选。因为不仅经济损失巨大,更重要的是也耽误患者。
2)如果是检查量小的医院,自然可以稍微等等,自修或者第三方都是很好的选择,此时能为医院省几十万的都是功臣。
这件事的背后,蕴藏这两个情况:
1)CT很挣钱且几乎没有替代;
2)好的管理人员能为医院省很多钱。
然而,鉴于CT的重要性,以及80%以上医院没有专业工程师(技师),买保修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此时无论CT球管好坏都区别不大。长寿球管只对两类医院有明显的价值:
有CT维修能力的医院
以单价500万的CT为例,其保修费通常在60-80万/年,如果医院有真正的CT维修能力,如果球管足够好,那么15年至少可以为医院节约1000万,相当于2台CT。尽管其他部件也会坏,但相较于球管,无论渠道还是成本均低得多。 需要说明的是,有没有CT维修能力,不与医院大小呈相关性,很多大医院的工程师往往也只会“打电话”,很多中小医院的工程师反而是“全能战士”,高手在民间从来都是真的。
CT使用率较低的医院
我们知道的是,好球管其实就是长寿球管;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如果CT使用率低,很多我们认为的差球管也都变成了好球管,以前1年2换的球管,会变成2年1换甚至3年1换。对于真正的好球管,可能在CT整个生命周期都不会换球管,比如飞利浦MRC800曾在某医院创造了创造了9年587万秒次的世界记录。 对小医院来说这真的是好事,医院即便没有自修能力,哪怕是第三方维修、甚至是原厂保修(不含球管),也能在CT生命周期内节省1台CT的费用。
尴尬的第三类医院
作为医院最挣钱的设备,CT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往往使用率很高,平均150~200/天是非常正常的,对于这种医院普通球管1年更换2-3支,长寿球管2-3年更换1支,但无论哪一种,假如这类医院没有CT维修能力,都必须要保修。 这其实也是一笔经济账,继续以64排CT为例,单支球管价格往往在100万元以上,相当于2年的CT保修费,要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都一定会选择保修,此时球管好与不好,有何区别? 也许你会说,我可以找第三方啊,同样会省钱。事实是,市面上很难找到飞利浦或西门子的靠谱的全新球管,国产CT品牌的就更难了。飞利浦CT球管由于品质太好,还可以赌一赌;其他品牌CT只要解决不了球管问题,当把时间拉长至整个生命周期,你会发现其实都很难省钱,不如一开始就直接选择长时间保修。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长寿球管很好很强大,但当你的医院没有自己人,他就没有价值。而现实情况是,80%以上医院就是没有靠谱的自己人。所以,采购CT时,如果你们医院没这个能力,不要纠结球管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3年保修和CT稳定性。
3、稳定性压倒一切
在医院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时,临床科室和采购部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临床科室想要的是“买到自己想要的”,而采购部门想要的是“满足招标参数下价格最低的”,所以招标现场“吵架”是非常正常的。
临床科室和采购部门一定程度是对立的(原创) 不过,临床科室和采购部门在一点上保持高度一致:都想要买到最稳定的设备。继续以CT为例,以我们对各家CT的了解,可将其分为三类:
1)除每1~2年更换1次球管外,偶尔有小毛病,故障率以周或月为单位。
2)除每1~2年更换1次球管外,几乎不出问题,故障率以季或年为单位。
3)除每2~5年更换1次球管外,偶尔有小毛病,故障率以周或月为单位。
稳定是医疗设备最重要的品质(原创)
无论如何,没有医院会喜欢第一类产品,即便他相对便宜也不要选,后续都是噩梦。第二类和第三类产品都很好,这取决于医院有没有维修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建议选择第二类,老老实实买保修,开心;如果有,建议选择第三类,兢兢业业给医院省钱,高兴。
不管怎么样,对医院来说,稳定性压倒一切,超过品牌、价格、新技术、AI、售后和科研服务,等等等等。。。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