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公立医院如何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
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药货款的通知》,被多个媒体和机构解读,更有甚者解读为“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2023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院回款权取消工作”,引发行业关注和热议。
对此湖南省医保局也进行了辟谣: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产品直接结算,并非医保部门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货款“支付权”或“回款权”,而是在医疗机构授权的前提下、对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履行“代购权”的理念。
推动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这一做法本意是为解决医保、医院、药企的“三角债务”问题,也是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01、以支付撬动机构改革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明确指出,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同时明确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基础上开展结算,建立集中带量采购预付机制,医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约定采购金额30%的比例预付,并按照医疗机构采购进度,从医疗机构申请拨付的医疗费用中逐步冲抵预付金。
目前,已有多个省级行政单位依据上层政策陆续出台相关规定。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山东、四川、浙江、福建、宁夏、海南等多地已试行医保基金的直接结算。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近日也在《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管理机制,完善按DRG和DIP有关的权重、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费用审核和检查,做好年初预付、月度结算、年度清算和医保基金的拨付,减轻定点医药机构垫付资金的压力,有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种种政策似乎都在表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也只是时间问题。伴随着医疗反腐升级以及DRG/DIP支付方式推行落地,迫使公立医疗机构转变运营思路和管理模式,“降本增效”已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词。
02、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的公立医院运营模式
当药品耗材的收入逐步变为成本核算,公立医院各科室长期形成的“以药养医、以耗养医”的路径依赖被打断。在医院的现金流出现压力且面临盈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医生的薪酬绩效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公立医院在应对外部政策与经济环境变革带来压力的同时,还须打好药耗利益格局重组的基础,减少公立医院在药品、耗材方面的无效支出,把更多的支出空间用于人员薪酬分配,真正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回归医疗本质。
在行业利益格局重组的当下,行业监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空间和设施设备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管理、信息化管理,有效保障运营管理规范化及高效协同运作,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认为,公立医院需要转变心态,强化自主治理水平,提升市场化自主经营能力,真正做到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
03、先生存,再发展
生存是第一要务。公立医院如何在市场化经营之下,稳住现金流、保证持续运营?
在邓勇教授看来,公立医院应强化医院运营分析能力,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薪酬。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医院整体运行管理效率。
摸清“家底”,通过分析收入结构变化了解医院收入的质量情况,分析支出结构了解医院成本控制重点及运营成本情况。设置核心指标衡量医院的运营效益和质量变化情况,如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可支配收入等。
优化资源配置,以预算管理为抓手,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制定人、财、物等资源消耗战略。在《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分级分类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细则,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远程医疗,医生在线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式的诊前咨询、诊后答疑和复诊开方等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另外,发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帮助长期依赖药品的慢性病患者与肿瘤患者解决“拿药难”的问题,同时方便患者取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拓展运营及服务半径。
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通过合作联营,推进医联体建设。在医联体模式下,医院可以进行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实现就医合理分级,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虚耗,既满足医院发展需求也方便患者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化的经营下,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争夺将会愈演愈烈。
在今年西普会上,A股上市公司、头部眼科民营企业华厦眼科董事长苏庆灿表示,医疗反腐打掉了公立医院医生的灰色收入之后,会刺激医生向民营医院流动。一些头部民营医疗集团、大型连锁可能由此“迎来一个最好的春天”。
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薪酬制度改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当前民营医院普遍采用利用高薪吸引公立医院专家执业的策略,已造成公立医院出现一定的人才流失现象。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管理,如何更好地识别、分析、留住关键岗位人才,是未来一定会摆在公立医院人力部门的一道难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公立医院作为独立单位要实现可持续自主经营,要切实了解自身运营情况,先谋求生存,再谋求发展,学习国内外机构优秀措施和经验,结合数字化技术,在管理模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