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3-09-12 15:41   古麻今醉

本研究设计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探讨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张靖悦1,2 郑惠文1,2 党静静2 王志萍2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徐州 22100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08):821-82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1123‑0085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0059);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项目(YLGX‑MZ‑202200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21222);

江苏省卫健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K2019003)

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200060618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文前瞻性研究了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在术后苏醒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下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浓度2.5 g/L,输注速率0.2 ml·kg−1·h−1),对照组以同等速率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及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VAS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拔管即刻及术后6、12、24 h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插管后5 min(T1)、麻醉插管后10 min(T2)、麻醉插管后15 min(T3)、麻醉插管后30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时心率、MAP。

2、结果

2.1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及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ASA分级,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史,手术时长,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麻黄碱、乌拉地尔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t=5.189,P=0.023)。见表1。

65401694473820538

2.2术后苏醒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18851694473820706

两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呛咳、视力模糊、幻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χ2=5.50,P=0.019),两组在躁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补救镇痛的发生率及地佐辛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即刻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疼痛评分降低(t=−2.41,P=0.019;t=−2.12,P=0.038;t=−2.26,P=0.027)。见表4。

42641694473820867

2.4围手术期MAP及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T0、T2、T3、T4、T5、T6时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1时MAP高于对照组(t=2.30,P=0.02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261694473820959

3、讨 论

本研究设计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探讨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泵注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患者术后6、12、24 h VAS疼痛评分,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与氯胺酮相关研究报道结论相似。

本研究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源于艾司氯胺酮较氯胺酮去甲基化的能力更高,清除率较左旋单体高出22%,整体苏醒时间快于氯胺酮,因此没有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恢复时间。

BMI≥25 kg/m2是术中早期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减重手术患者常在诱导后出现低血压。本研究发现,试验组T1时MAP高于对照组,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可能源于诱导后泵注艾司氯胺酮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以减少术中早期低血压的发生和升压药物的使用。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苏醒期间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艾司氯胺酮通过刺激二氧化碳依赖性通气,以对抗阿片类药物诱发的呼吸抑制。两组患者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泵注艾司氯胺酮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且不额外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对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的临床价值进行了验证,但仍存在部分局限性:① 尽管本研究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保证了试验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缺乏普适性,仍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② 本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去氧活性药物使用率,但研究结论局限于术前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者,并不适用于未控制或恶性高血压、颅内高压以及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 因为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艾司氯胺酮在减重手术的推荐给药方案尚未确定,本研究采用单一浓度泵注可能是次优的,至于其他剂量和给药方式的艾司氯胺酮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以明确最佳给药方案。

综上所述,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可有效缓解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且不会影响术后苏醒质量,本研究结论可为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的麻醉提供一种新的临床参考方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艾司氯胺酮,腹腔镜,手术期,减重,疼痛,药物,麻醉,拔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