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新闻速递】心脏“小”耳朵识别“大”危机!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团队在欧洲介入顶刊发表房颤卒中风险预测新方法

2023-09-12 14:19   上海市胸科医院

我院将继续开展创新临床研究,深入挖掘临床实践中的“蛛丝马迹”,为优化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70921694302564020

近日,我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团队在欧洲顶级介入学术期刊Eurointervention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Left Atrial Appendage Angiography for Stroke Risk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该研究建立了造影法评价左心耳机械功能的新标准,从源头上精准识别房颤卒中的危险因素,为房颤患者预防卒中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立生,郝子雍医生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何奔主任为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专项的资助。

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5倍,且致残、致死率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卒中评估方法为“CHADS₂评分”,相关指标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然而,何奔主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年纪较轻,危险因素评分很低甚至为0分,却突然中风了。这类患者有什么特殊之处?能不能提早预测?为解答这些疑问,何主任团队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卒中预测方法。

94231694302564348

何奔主任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血栓90%以上来源于左心耳,通过经皮心导管封堵左心耳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左心耳封堵技术的单位之一,年手术量全国领先。在左心耳封堵术中,需要进行左心耳造影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何奔主任团队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有些房颤患者,注入心耳的造影剂很快就被排出。而另一些患者,虽然没有高危因素,造影剂却排出得很慢甚至滞留在心耳内。左心耳的收缩排空能力直观反映了它的机械功能。基于此,何主任团队结合心血管功能学思路,提出“房颤患者的左房/左心耳机械机能减退”可能是造成卒中的重要因素,并开展了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加以证实。

14731694302564503

何奔主任正在与学生们进行学术研讨

研究纳入746例接受左心耳封堵的房颤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左心耳射血分数更低(14% vs 20%),造影剂滞留的比例更高(66.9% vs 33.9%),这表明患者左心耳机械功能越差,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此项研究首次从收缩和排空两个方面建立了左心耳机械功能的造影评价标准,填补了目前造影法评价左心耳机械机能的空白。通过这一预测方法,不但能更精准识别高卒中风险患者,在早期就引起警惕、积极预防,同时也将指导房颤消融术后患者进行精准抗凝,提供分类分层预防的标准。

我院将继续开展创新临床研究,深入挖掘临床实践中的“蛛丝马迹”,为优化心血管疾病诊治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胸科医院,左心耳,造影剂,脑卒中,耳朵,房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