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第四批耗材国采,最新消息传出

2023-09-11 16:02   器械之家

国内市场方面,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5年至2020年,我国运动医学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2亿元增长至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61%。预计2025年将达到67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9.93%。

器械之家  

来源:赛柏蓝器械 第四批耗材国采在即,人工晶体、运动医学再受关注。

01、第四批耗材国采正式文件即将发布 

据文件,第四批高值耗材国家集采品种涉及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高值耗材。

48011694302204948

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以往经验,会签完毕后,正式文件也将下发。 

这也意味着,第四批耗材国采将在不久后正式启动。 

早在今年3月,国家组织眼科及骨科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就已开展。 

7月上旬,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曾对《国家组织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根据前述工作流程,涉及的产品范围主要包括:

1.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下同 )、粘弹剂。人工晶体耗材须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

球面人工晶体不采取带量采购方式,参考非球面晶体价格规范挂网价格。

59941694302205228

2.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带线锚钉、免打结锚钉、界面固定钉、横穿固定钉、软组织固定钉、可调式固定板、不可调式固定板、修复用缝线、人工韧带、半月板修复缝合耗材、半月板修复双针耗材、人工合成骨、骨形成蛋白、异种骨、过线器。 

关节镜工作套管、关节镜用等离子刀头、关节镜用射频刀头、关节用脉冲冲洗器、连接泵管、钻头、磨头、刨刀、同种异体骨不采取带量采购方式,通过竞价方式形成挂网价格。 58081694302205332

9月5日,天津医保局发文指出,将加快推进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启动。同时,积极推动开展高值耗材产品调研工作,尽早研究确定2024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拟纳入品种。

02、2类耗材齐上阵,“一品一策”原则不变

自2020年起,每年均有耗材国采项目启动。截至目前,耗材国采已开展三轮。 

首批国采围绕冠脉支架展开,中选产品平均降幅93%,产品价格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预计节约资金109亿元。 

第二批国采围绕骨科人工关节展开,中选产品平均降幅82%,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预计节约资金160亿元。 

第三批国采围绕骨科脊柱类耗材展开,中选产品平均降幅84%,预计节约资金260亿元。 

今年开展的第四批耗材国采,一改以往集中于一类耗材的惯例,同时针对骨科的运动医学和眼科的人工晶体开展。 

其中,人工晶体此前已实现集采全覆盖,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多轮集采。去年,京津冀联盟人工晶体集采落地,据天津市医保局披露,在前一次集采平均降幅46.4%的基础上,人工晶体再次降低16.91%,平均价为2347元/片。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开展的最新一轮人工晶体集采中,部分产品报价创新低。 

不过整体来看,人工晶体在各地集采中的降幅普遍温和。纳入国采后,现行价格有望再度下调。 

运动医学领域的多数耗材此前未纳入集采,带线铆钉等耗材经历过小范围的带量采购。作为骨科耗材四大类之一,运动医学类耗材国采降价后,骨科市场的价格调整也将基本尘埃落定。 

目前,第四批国采的正式版文件尚未公布,但“一品一策”的原则不会变。 

据天津医保局消息,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8月29日至30日在津调研时强调,“加快推进第四批国家组织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坚持‘一品一策’,研究制定高质量采购方案,完善采购规则”。 

他还谈到,要强化集采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制定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加大对中选产品采购使用执行情况的监测,细化考核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对中选产品采购进度滞后、采购量占比偏低的省份及时进行通报,严格集采“量”的执行,让积极参与改革的企业切实获益。

03、骨科耗材最后一环,降价在即 

在医疗器械领域,骨科耗材无疑是最受带量采购关注的品类,市场份额最高的关节、创伤和脊柱类耗材均已大范围降价。 

现如今轮到了运动医学。 

在骨科耗材市场中,运动医学的市场规模虽不及其他三类耗材,但其增长迅猛,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 Orthoworld 统计,2022年预计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63亿美元。全球运动医学市场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包括锐适、施乐辉、史赛克、强生等。 70711694302205557

国内市场方面,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5年至2020年,我国运动医学类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2亿元增长至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61%。预计2025年将达到67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9.93%。 

国产替代的空间依然很大。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运动医学国产占比仅为8%。 

近年来,国内骨科头部企业纷纷加入了开拓运动医学市场的行列,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凯利泰等多家企业均有布局。此外,一些专注于运动医学赛道的企业也受到关注。 

今年4月,专业从事运动医学与微创骨科医疗器械的锐健医疗,在浙江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2021年8月,该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去年1月,致力于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天星医疗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融资由OrbiMed(奥博资本)领投,3W Partners跟投,现有股东君联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器械,人工晶体,国采,耗材,骨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