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70周年科室风采展】——病理科
病理科简介
科室在前任主任马建民、彭秀珍、郭雨华、吴瑜和现任主任张志勇教授带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病理科已发展为临床病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科室之一,诊断水平、学术水平在省内领先的病理学科之一。
2012年为唐山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唐山市名科、成为省级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唐山市医学重点学科;2017年成为唐山市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理专业基地;2019年成立唐山市临床病理专科联盟并成为理事长单位。
点击观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科室简介专题片
01、人员构成
科室人员结构合理,诊断及技术层次分明。诊断组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1名。技术组为主管技师3名、技师1名、辅助人员6名。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为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富有活力的团队。形成了消化道系统病理、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淋巴造血系统病理、细胞学病理及头颈等多个亚专科病理组。聘请天津市肿瘤医院张连郁教授、唐山市人民医院李红民教授来科室专家会诊。先后聘请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病理科张宏教授、美国纽约大学朗贡医学中心病理科邓方明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布鲁克林分院病理科任庆虎教授作为我科室特聘教授,多次来我院学术交流和学习。目前拥有资深带教老师6名,已完成培养病理专业规培生9名,均顺利通过规培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培养合格率100%。现有病理专业规培生4名,并培养临床轮转规培生90余名。
02、常规开展项目
病理科外检工作量大,病种齐全,年常规外检病例20000余例,多年呈持续增长趋势。现开展项目包括:组织病理学诊断、术中快速冰冻组织诊断、疑难病理会诊、脱落细胞学诊断、穿刺细胞学诊断、宫颈TCT细胞学诊断、尸检,除了常规病理诊断,病理科还开展了HPV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肿瘤基因突变检测(PCR)、血异常糖链糖蛋白检测、循环DNA检测、尿膀胱癌FISH检测等项目。
科室引进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技术设备,为精准病理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数字化病理时代打下良好基础。主要有德国ZEISS11人共览显微镜、美国Roche全自动免疫组化机VATANA3台和Roche Cobas 4800 HPV病毒检测系统、Roche Cobas Z480基因扩增检测系统、美国ABI公司一代测序基因分析仪,美国Hologic Thinprep薄层液基细胞学制片和Hologic 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平台、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扫描仪(KF-PRO-005)等等。与麦克奥迪合作搭建“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平台”,借力数字扫描切片与病理专家对话,实现患者足不出市享受国家顶级病理医疗服务。 医院图书馆及科室内购入了大量专业相关书籍,长期订购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
03、新技术新项目
科室有7项2022年-2023年达到省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BCL2/BCL6/MYC断裂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液FISH检测在膀胱癌中的应用”、“TAP检测在临床的应用”开启了唐山市病理的检测,与天津大学合作应用数字扫描仪开展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
※ BCL2/BCL6/MYC断裂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MYC/BCL2和/或BCL6易位的B淋巴瘤在新版WHO中被重新命名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有双打击或三打击,此类淋巴瘤侵袭性更强,治疗效果更差,平均生存率更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来检测MYC、BCL2及BCL-6基因异常,明确是否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有“双打击”或“三打击”,与临床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
※ 尿液FISH检测在膀胱癌中的应用:无创尿液FISH(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血尿或疑似膀胱癌患者晨尿标本,选用针对3、7、17号染色体和P16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对尿路上皮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能快速、无创、无痛、更早筛查出膀胱癌患者,为膀胱癌患者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 TAP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主要用于肿瘤筛查、风险评估,进行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与预后复发转移动态监测,是病理诊断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有益补充,可提高肿瘤诊断准确率,帮助患者筛查、预测、评估肿瘤的发生率,是临床和患者迫切需要的一项技术。主要适用于肿瘤及复发转移的患者和非肿瘤患者或健康人群的肿瘤筛查。
04、科研立项和获奖
参研国家级项目3项,主研或参研省、市、厅及科研项目21项,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河北省医学科学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23篇,中文和科技核心期刊140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
科研立项
※ 2016年,张志勇主任医师主研的唐山市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唐山市大肠癌诊治科技创新团队》获批
※ 2018年,张志勇主任医师主研的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结直肠癌精准诊疗联合研究》获批;
※ 2018年,张志勇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ARMS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T790M突变的临床病理意义》获批
※ 2019年,张志勇主任医师主研的唐山市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智能判读系统研究》获批
※ 2015年,刘丽云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RAF基因突变与其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获批
※ 2015年,刘丽云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BRAF基因突变与其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获批
※ 2016年,鄢丽敏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级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精准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获批
※ 2017年,鄢丽敏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c-Met、EGFR 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EGFR 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研究》获批
※ 2020年,吴晨鹏主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获批
※ 2023年,刘丽云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PD-L1在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获批
※ 2023年,刘丽云副主任医师主研的河北省医学适用跟踪项目《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影响》获批
科研获奖
※ 2017年,张志勇主任医师参研的科研项目《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相关miRNA的临床价值及推广应用》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9年,张志勇主任参研的科研项目《肝脾肾同调法辩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20年,张志勇主任医师·刘丽云副主任医师科研项目《微小RNA-30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获得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
※ 2023年,鄢丽敏副主任医师主研的科研项目《c-Met、EGFR 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EGFR 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研究》获得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
※ 2017年,张志勇主任医师参研的科研项目《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筛查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获得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
※ 2020年,刘丽云副主任医师主研的科研项目《BRAF基因突变与其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获得河北医学科技二等奖 硕士研究生导师二名、规陪指导教师6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规陪生。科室每年都会举办至少两次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学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与省内、外顶尖病理专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联系。
科室现已经逐步建立起“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诊断平台”, 从医疗、科研、教学发展,病理诊断及技术水平达到河北省先进水平。
05、学科带头人简介
张志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病理科主任
张志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于2006年赴瑞典Linköping大学医学院肿瘤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4月-10月作博士后研究。为第七批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人选。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43名优秀的病理人才。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临床病理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胃肠道间质瘤协作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
中国病理行业标准化标准化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精准病理诊断研究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三、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分子病理与儿童预防学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病理学会细胞学组副组长
唐山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唐山市临床病理专科联盟理事长
作 者:宣传统战部
排 版:邢 晨
审 改:张敬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