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系列故事五 | 尝试点燃希望 曙光终将到来
我们将重获新生的患者比作一只蝴蝶,为此,我们开辟了“重生”系列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喜欢。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坚强的,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化为蝴蝶,重获新生,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像蝴蝶一样,破茧成蝶重获新生。
几年前,60岁的王女士因胸痛不适,在外院PET-CT检查显示:前纵隔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伴周边组织略增厚,左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侧肩胛骨局部代谢增高。
医生给王女士打电话,告诉了她一个不幸的结果:考虑为恶性肿瘤病变可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
王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她不愿意相信,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在确诊之前,王女士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她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症状,觉得医生肯定是出错了,她不可能患癌。但是经过穿刺活检,病理显示: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胸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转移。由此,王女士被正式诊断为胸腺癌伴转移,就此她开启了漫漫的抗癌之旅。
王女士曾在外院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但是效果均不佳,在2023年6月复查PET-CT时,原发灶及转移灶再次出现进展。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一场突然来袭的“灾难”,王女士及其家属得知病情后感到无比恐惧,真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办。经朋友推荐,最终选择来到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
王女士入院后,丁罡教授认真查阅病史,考虑到王女士目前胸腺癌伴多发转移,暂时没有手术的机会,且经过前两次的治疗方案均未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丁罡教授根据患者目前的情况(患者有哮喘病史,且在急性发作期),选用三线治疗方案:吉西他滨,同时联合抗血管药仑伐替尼。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耐受性,也能化疗+靶向相结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女士于2023年6月开始治疗,由于对患者病情判断精准,措施得当,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病情评估肿瘤明显缩小,且活性受到较好抑制,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从家人、医生、护士到每一位服务人员,都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与帮助。她动情地说:“我目前感到浑身很有力量,你们给我的这一切使我坚强地度过了重重难关,真的太谢谢你们了”,王女士喜出望外。
现在,王女士跟肿瘤科中心的医护人员相处的像朋友一样,“尝试点燃希望,曙光终将到来。”生活的美好,仍在继续.....
关于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由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第11届“银蛇奖”获得者、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带领了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团队有全职肿瘤专科医护人员65人。团队现有20位医生,1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2位主任医师及7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0%。创建的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汇聚上海市三甲医院会诊肿瘤专家400余人。
肿瘤科主要开展包含肿瘤的预防、早筛、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康复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和康复。专注于难治性实体肿瘤、复发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在突破临床治疗难点方面卓有建树。
团队首创的“5H肿瘤服务模式”荣获2018年上海医疗服务品牌;建立的国内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服务,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查被批准为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创建中国高品质肿瘤服务创新平台,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2年度中国品牌专科”;2022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医生集团”;科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局课题共6项,期间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 15篇,参加各级大会交流30余次。
供稿:任舟辉
编辑:沈楚凡
审核:蒲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