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工程万里行丨绵竹市人民医院杜涛:全县创建卒中中心,卒中中心造福全县
四川省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县城西北延伸至龙门山脉,东南则与成都平原接壤。
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绵竹市“没得选”。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龙门山脉爆发,绵竹受灾严重,县城西北的汉旺镇房屋几乎全部坍塌。
十五年后,想起彼时的惨况,回忆起无数生命在眼前逝去的无奈,绵竹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杜涛仍感到十分心痛。
杜涛
然而,人生中的无奈又岂止是天灾。“一场大病对普通家庭的影响不亚于地震。”
杜涛知道,面对脑卒中疾病的袭击,绵竹市的老百姓同样“没得选”。脑卒中患者必须在发病6个小时的“黄金时间”内实现血管再灌注,时间拖得越久,治愈的可能越低,致死率、致残率都将直线上升。
“对中风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不可能让患者去德阳,甚至去成都。必须由我院为患者织起一张卒中救治的‘安全网’。”杜涛说道。
卒中救治的“第一步”
“仁爱养和,泽济安康”。绵竹市人民医院前身是1919年英国传教士修建的仁泽医院。如今,该院已成长为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正向着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奋力冲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
2017年6月,绵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深化办医合作,绵竹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冠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的第二名称。
杜涛清晰地记得,2018年国家卫健委连续5次发文,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5大医疗中心,完善危急重症急诊急救体系。
很快,绵竹市人民医院响应政策要求,于2019年正式启动卒中中心创建工作。当时,作为一位拥有十余年急诊外科、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部主任,杜涛担任了卒中中心行政总监的职务。
神经外科内镜手术中
杜涛非常重视再灌注治疗率这一指标。然而在提升绵竹市该指标的工作过程当中,他面临的是一个简单而又困难的问题:医院救治能力并非不强,但很多患者根本没能在发病后6个小时的“黄金时间”内抵达医院。
那些没能到达医院的患者,或囿于山高路远,或停留在自家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并未向市人民医院转诊。
对杜涛来说,卒中救治的“第一步”正是让脑卒中患者来院接受治疗。
为了走好这“第一步”,绵竹市人民医院一方面向县域居民,特别是山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宣贯。
世界卒中日大型义诊活动
另一方面,杜涛积极与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使神经内科质控中心覆盖医共体成员单位。
“中心创建以前,乡镇卫生院对脑卒中的相关症状缺乏概念、缺乏认识,也缺乏向上转诊的动力。”杜涛说道,“这就需要我院的医生定期到卫生院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指导。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质控中心,到各家卫生院去做质控,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向上转诊,才是符合规范的。”
据了解,为获得上级单位的支持,杜涛还曾经向市人大呼吁,重视卒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我告诉我们的人大主任,哪怕这个中心无法为我们医院产生经济效益,哪怕我们要在经营的压力之下,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但它确确实实能拯救很多老百姓、拯救很多家庭,所以我们要坚决地把这项工作推进下去!”
组织卒中知识讲座
功夫不负有心人。卒中中心创建四年来,绵竹市内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率相较以往提升了超过40%。
“所以说,卒中中心的高质量建设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医院提升救治能力就能够实现的。”杜涛总结道,“我想,包括卒中中心在内的‘千县工程’20大中心建设,都需要和医共体内各个成员单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各个层面的社会力量紧密协同。”
“惠基层”而“强基层”
从一名临床医生走向行政岗位,最终成为医院的管理者之一,在这样的职业生涯当中,杜涛完成了一次思维方式与关注点的大转变。
杜涛表示,作为临床医生,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关注某项药品的运用或某项诊疗的开展是否合规,这理所应当。而管理者恰恰需要在思维上跳出技术层面的“舒适区”,自觉地来到更高的站位上,才能自发地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关注整体工作的统筹规划。
他说:“所谓管理,有时候就是有得必有失。”
推进县域卒中中心建设,必然会触及各家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利益。“我们不可能永远要求卫生院做事情,也要积极地帮助他们。”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绵竹市人民医院尤为注重医疗资源的县域内共享,通过“惠基层”达到“强基层”的目标。
绵竹市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暨卫生健康教育中心建于2020年6月,整合了医学教育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心电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和浆洗中心等七大医疗资源共享中心。七大中心在完成绵竹市人民医院相关日常工作的同时,还为全市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绵竹市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暨卫生健康教育中心
“七大中心当中,影像中心和我们卒中中心协同非常紧密。影像中心在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同时,也在免费为他们提供影像诊断服务。很多卒中患者都是在卫生院拍了片子,在影像中心完成了诊断,然后转诊到我院的。”杜涛说道。
杜涛对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的有关政策也很熟悉。他表示,医院神经内科正准备下派两名高年资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提升乡镇卫生院卒中诊疗及救治水平,帮助卫生院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
培训乡镇卫生院
“从医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耀。”杜涛说道,“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医者不一定要成为非常顶尖的医学家,才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我们扎根于县域,把县域医疗做好了,一定能够造福百姓的。”
中心建设助推学科腾飞
在卒中中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杜涛也欣喜地看到中心创建对医院学科发展的助推作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杜涛坦言,中心创建之前,医院神经内科弱而神经外科相对较强。中心创建的四年后,两个科室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医院神经外科现有医师11名。四年来,科室高级职称人数从1人增加至3人,同时神经外科诞生了该院第一位院内培养的博士生。
神经外科团队
而神经内科从一个只有4名专业医师,其中仅1名副高级职称的小科室,成长为一个拥有11名医师,其中包括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人的大家庭。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陈卓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务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理事、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手术后的神经内科医师,左三为陈卓
中心创建之前,两个科室共享一支护理团队,而在中心创建之后,两个科室都配备了一支十余人的护理团队,医院也培养出了神经科专科护士。
目前,绵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已经主导和参与了五项和脑卒中相关的科研课题,这在县级医院当中无疑是一项值得自豪的成绩。
在工作流程方面,卒中中心倡导卒中诊断关口前移,神经内科医师进入急诊,保证第一时间接诊卒中患者。“启用这个做法让我院的DNT时间又一次下降,达到了平均40分钟左右的水平。”
神经外科开展介入手术
“另一方面,医院的卒中救治能力也不仅仅看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它也和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这些科室息息相关。急诊急救能力是一家医院综合水平最好的体现。”杜涛说道,“像是我院康复医学科在2017年就创建了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是德阳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并成功立项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卒中中心的高质量运行和下一步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兄弟科室高水平的协作和支持。”
杜涛所说“下一步发展”,便是创建高级卒中中心。
“我院将从2024年开始,冲刺创建高级卒中中心。目前主要的短板还是灌注治疗率。不过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现在我们有信心在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同下,补上这块短板,把卒中中心这项‘救命’的事业做好,做实!”杜涛说道。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