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中,免疫微环境的角色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类型的肾癌中,免疫浸润CD8阳性T细胞的存在可能并不意味着免疫反应一定是有效的。
8月2日,第28轮长征疑难肿瘤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MTB)在长征医院如期举行。MTB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整合多样化的患者信息,从分子层面讨论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问题。长征医院MTB会议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主任团队领衔发起,以研讨疑难肿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特色,以提高疑难肿瘤患者治疗远期效果、为患者赢得生存获益为目标。本次MTB讨论的病例由临床专家焦晓栋教授带来,同时参与本次讨论的有分子生物学专家朱明骏博士、张丁博士以及众多肿瘤科临床医生。
案例:
患者基本病情:
患者刘某,37岁,男; 2022年10月中旬体检中发现左肾占位; 增强CT提示“左肾恶性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
于2022-10-27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经腹左肾肿瘤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回报: (左肾) FH缺失型肾细胞癌 ,肿瘤最大径7.5cm,左肾肾门淋巴结(9/12)可见肿瘤转移,病理分期pT3aN1Mx,切缘与比邻情况,输尿管断端(-) ,肾门血管断端(-) ,肾上腺(-) 。
2022-11-14病理补充:(左肾)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 FH缺陷型肾细胞癌 。HI22-22189 p504s(+),CK7 (-),CA9 (-),CD10 (-),Vimentin (-),FH (-),AE1/AE3 (+),PAX8 (+) 。
诊断:1.(左肾)FH缺失型肾细胞癌 ECOG1 2.高脂血症 3.脂肪肝
于2023-01-10、2023-1-31、 2023-2-21行第1、2、3周期多靶点TKI联合免疫治疗: 阿昔替尼 5mg 口服 2/日+ 信迪利单抗 200mg 静滴 d1,q3w; 2023-03-13查血检验提示肌酐微量升高,蛋白尿(+),考虑免疫相关性肾炎可能,予以激素抗炎 (强的松 60mg/d,逐渐减量,维持1月) 2023-04继续给予 阿昔替尼 5mg 口服 2/日治疗。
2023-07定期复查发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完善PET-CT检查,提示 淋巴结转移 ;2023- 07-14 重启免疫联合多靶点TKI治疗,具体方案: 阿昔替尼 5mg 口服 2/日 + 信迪利单抗 200mg 静滴 d1,q3w;
检验结果
讨论问题:
1、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癌的基因特征与针对治疗的基因提示?
2、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分子生物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家朱明骏):
1.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癌的基因突变与致病机制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其中由胚系突变引起的也称HLRCC(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renal cell carcinoma)综合征相关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主要由于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基因的突变导致 1-2,4 。 以下是该类型肾癌的主要致病机制:
1. FH基因突变 :FH是一种在细胞线粒体中发挥作用的酶,参与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或克里布斯循环),负责将延胡索酸转化为马来酸。当FH基因发生突变,其编码的酶的功能受损,导致延胡索酸在细胞内积累 2 。
2. 假性低氧反应 :延胡索酸的积累会抑制氧感应脱氢酶(prolyl hydroxylase,PHD),阻止了羟基脯氨酸的形成,这会导致细胞内的假性低氧反应。这是因为在正常条件下,PHD通过羟基脯氨酸使得HIF(Hypoxia-inducible factor)被泛素化并降解,而在FH基因突变的情况下,PHD被抑制,HIF不会被降解,从而积累在细胞中 2-3 。
3. HIF通路激活 :HIF的积累会导致HIF靶基因的过度表达,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这些都是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因子,从而可能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3 。
4. 肿瘤代谢改变 :FH基因突变也会导致细胞的代谢改变,因为FH参与TCA循环,其突变可能导致TCA循环被打乱,使得细胞更依赖于糖酵解来产生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糖酵解偏向或Warburg效应 2 。
2.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癌的基因对于疾病进程的影响
疾病进程:FH基因突变使得患者具有发展HLRCC的风险。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延胡索酸积累,刺激了假性低氧反应和HIF通路的激活,最终导致肾细胞增殖和可能的肾癌发生。这种机制也解释了为何HLRCC患者的肾肿瘤往往会在较早的年龄(20-30岁)出现5-7。
预后:HLRCC肾癌的预后通常比一般的肾细胞癌差。这是因为,与其他类型的肾癌相比,HLRCC肾癌的生长更为迅速,更可能出现侵袭性生长和早期转移。尽管如此,预后的确切程度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级别、病理类型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有所不同8。
3.基因突变特征与免疫微环境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可探索靶向HIF通路、靶向代谢通路、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研究FH-RCC的治疗策略,而药物疗效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9-12。多项研究证实FH-RCC具有较低的TMB与较高的T细胞浸润。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相似的突变谱、肿瘤突变负荷(TMB)、肿瘤新抗原负荷(TN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等,且均具有高免疫原性。但转移灶的抗肿瘤免疫微环境更加活跃,表现出更高的效应T细胞富集信号以及趋化因子信号。在合并NF2基因突变的转移灶中,细胞周期信号明显更加活跃13-14。
4.抗血管生成/靶向/免疫的联合治疗是主要探索方向
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已获指南推荐但散发队列中疗效有限:共有 83 名 pRCC 患者入组研究,42 名属于 HLRCC 队列,41 名属于散发队列。所有患者的 ORR 为 51% (42/83; 95% CI, 40 – 61),HLRCC 队列中的 ORR 为 64% (27/42; 95% CI, 49 – 77),散发队列中的ORR为37% (15/41; 95% CI,24 – 52)。所有患者的中位 PFS 为 14.2 个月(95% CI,11.4 – 18.6),HLRCC 队列为 21.1 个月(95% CI,15.6 – 26.6)15-17。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免疫单药/双药:一项回顾性研究共入组24 名 FH-RCC 患者,卡博替尼治疗的 ORR 为 50%,舒尼替尼为 43%,“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为 63%,E-B 为 30%,而 mTOR 抑制剂的 ORR 为 0%,ICB 为 18%。抗血管生成药物(11.6 个月)的mTTF显著高于 mTOR 抑制剂(4.4 个月)或 ICB(2.7 个月)。在一线治疗中,与纳武单抗-伊匹单抗相比,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更高的 ORR(64% 对比 25%),并且 mTTF 显著更长(11.0 个月 vs 2.5 个月;p = 0.0027)18。
FH-RCC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疗效优于靶向单药:一项研究通过对18例FH-RCC的系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mPFS为13.3 vs 5.1个月,相比单用靶向治疗而言具有更好的疗效19。
FH-RCC的非一线治疗中免疫治疗疗效优于靶向单药:一项研究入组了30例晚期FH-RCC患者,一线治疗均为靶向治疗。在接受非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基于 ICI 的治疗与总体缓解率(17.6% vs 0%,P = 0.046)和疾病控制率(DCR;64.7% vs 12.5%,P = 0.004)的改善相关。在胚系突变患者中,基于 ICI 的治疗后的 ORR(16.7% vs 0%,P = 0.086)和 DCR(66.7% vs 14.3%,P = 0.011)较高13。
免疫单药/双药虽有获益案例,但在FH-RCC免疫治疗biomarker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尚需PD-L1等指标加以佐证20-22;免疫联合治疗在FH-RCC中展现了不俗的ORR,并且相对其他研究可达到一定的CR率23-27。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正在开展中,有待生存数据进一步验证其获益趋势25,28-30。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晚期 FH 缺失型肾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
分子生物学专家(分子生物学家张丁):
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失型肾细胞癌是一种由FH基因缺失引起的肾癌,包括体细胞突变和胚系突变,这一突变状态不仅影响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还包括众所周知的KEAP1基因31,会导致疾病预后相对较差。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和临床研究,该类型肾癌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展示出不同的疗效32。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共识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的治疗方案表现出超过60%的ORR和20个月以上的mPFS32。
在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面,虽然根据共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TKI方案的ORR约为27%32,但在特定组合比如信迪利单抗或与其他新兴靶点,如TIGIT,联合应用时有望提高疗效。而去年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采用单细胞测序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揭示了PD患者的耗竭性T细胞(CD8细胞)中PD-1表达较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13。
临床团队分析和方案选择(焦晓栋教授):
临床团队针对这个复杂和罕见的病例展开了深度讨论。该病人的情况特殊在于,他没有经过先期的基因检测,但术后通过免疫组化发现了FH(Fumarate Hydratase)蛋白层面上的缺失。这一发现抛出了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因为FH缺失肾癌通常与不良预后有关。尽管当前的治疗指南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的明确辅助治疗方案,团队还是积极地采取了术后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但因病人肾脏功能下降而中断。治疗方面,团队在病人疾病进展到晚期后,权衡各方面因素,决定重新启动免疫治疗。这一决策部分是基于最新的医学文献,指出转移灶的TILs(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和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表达高14,暗示免疫治疗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具有更高的疗效。同时临床团队也提出了几个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是否需要进行后续的基因检测以更精确地指导治疗,以及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如何调整治疗策略。
其他临床专家观点:
柳珂教授:
1)影像学特点:与常规肾癌不同,这类肾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的囊实性病变32。这一特点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觉,尤其是在没有进行PET-CT扫描的情况下。
2)诊断复杂性:尽管病理学上主要依赖蛋白来判断FH是否有缺失,但由于存在胚系和体系不同的突变,专家建议不仅应依赖病理学诊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和大片段的MLPA检测32。
3)治疗选择:从生物学角度,这类肿瘤通常表现为高度的免疫微环境活性,包括CD4和CD8细胞的高度浸润,以及PD-1的高表达。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如果是胚系突变,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可能是更优选择。但如果是散发性且PD-1高表达,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或其他免疫联合方案可能会更受青睐。总体来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基因检测和对免疫微环境的评估,以便更准确地定制治疗方案。
秦保东教授:
1)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这不仅有助于区分胚系和体系突变,从而更准确地选取药物和治疗方案,还可以在年轻患者中查找是否存在其他可用药的可靶向突变,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选项。
2)标本选择:考虑到转移灶和原发灶可能在免疫微环境上有所不同,如果条件允许,应对最新的转移灶进行二次活检和基因检测,以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
3)治疗方案的选择:a.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需要首先确认患者是否能接受免疫治疗。如果免疫性肾炎可控制到一定程度或消失,更多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双免AK104,可能成为可行选项。b.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角色:抗血管生成药物(无论是大分子单抗还是TKI)在这种情况下仍应作为基础治疗考虑,而后续治疗方案(如免疫治疗或厄洛替尼)则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其他因素进行调整。
4)后续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已经长时间使用免疫治疗,需要考虑到厄洛替尼使用时可能存在的免疫治疗洗脱期问题。
段晓鹏教授:
1)免疫微环境与治疗响应:由缺氧诱导因子(HIF)驱动的免疫微环境是抑制性的,所以免疫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尽如人意。
2)贝伐单抗的角色:贝伐单抗是通过抑制VEGF来影响肿瘤生长,对于一些基因驱动的肿瘤可能尤为关键。
3)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的应用:肾癌是一种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在抗肿瘤增殖中具有协同效应。
4)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关于VEGF和EGFR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两个通路存在交互促进的关系,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3-35。
5)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决策:基因检测结果应作为决定使用贝伐单抗+厄洛替尼还是贝伐单抗+厄洛替尼+免疫治疗组合的关键依据。
臧教授总结:
1. 深耕常见肿瘤中的少见肿瘤类型是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TB)的关键方向之一
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治疗方面,MTB的重要性日益凸显。MTB专注于探讨如何更全面地解决肿瘤患者的问题,特别是在少见但重要的肿瘤类型方面。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肾癌,虽然以前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但现在已经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这不仅证明该类型肾癌并非罕见,也说明它有着临床诊疗的重要价值。因此,MTB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因检测对于精准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
基因检测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或缺,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肾癌,臧教授强调了进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因为不同的突变类型对治疗响应有很大的影响,还因为单纯依赖蛋白水平的异常可能无法准确指导药物选择。特别是在考虑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使用的背景下,基因检测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精准定制治疗方案。
3.慎重评估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肿瘤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避免随意更换治疗方案,尤其是当患者的肿瘤负荷并不大时。臧教授建议,应该在治疗进行一定周期后(如2-4个周期)再评估药物的疗效。如果观察到疗效明显,那么就继续执行当前的治疗方案;否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再适时调整。
4.若现有治疗方案无效,精准医学可提供替代路径
精准医学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为每个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在执行现有治疗方案后没有响应,可以考虑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检测出胚系突变,可以考虑使用厄洛替尼+贝伐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17,32。
5.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需要更细致的考量
在肿瘤治疗中,免疫微环境的角色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类型的肾癌中,免疫浸润CD8阳性T细胞的存在可能并不意味着免疫反应一定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即使存在大量的CD8阳性T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也处于“耗竭”状态13,即它们不能有效地攻击肿瘤细胞。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设计免疫治疗方案时,需要更全面维度的考量和研究。
案例详情:
参考文献
1. Nat Genet. 2002 Apr;30(4):406-10. 2. Mol Cell Biol. 2009 Aug;29(15):4080-90. 3. Cancer Cell. 2005 Aug;8(2):143-53. 4. Eur Urol. 2022 Nov;82(5):458-468. 5. J Med Genet. 2011 Apr;48(4):226-34. 6. Fam Cancer. 2011 Jun;10(2):397-411. 7. Fam Cancer. 2014 Dec;13(4):637-44. 8. Eur Urol Oncol. 2020 Dec;3(6):764-772. 9. Clin Cancer Res. 2013 Jul 1;19(13):3345-52. 10. Front Oncol. 2014 Jul 25;4:194. 11. Clin Cancer Res. 2015 Jan 1;21(1):10-7. 12. Cancer Metab. 2016 Jul 13;4:14. 13. Clin Cancer Res. 2022 Nov 1;28(21):4807-4819. 14. Genome Med. 2023 May 2;15(1):31. 15. NCT01130519 16. ASCO 2020 #5004 17.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Kidney Cancer Version 1.2024 — June 21, 2023 18. Eur J Cancer. 2021 Jul;151:106-114. 19. Clin Cancer Res. 2021 Mar 15;27(6):1734-1743. 20. J Kidney Cancer VHL. 2020 Jul 20;7(2):6-10. 21. Fam Cancer. 2021 Jan;20(1):75-80. 22. Front Oncol. 2021 Oct 15;11:735077. 23. Transl Androl Urol. 2020 Apr;9(2):789-793. 24. Transl Androl Urol. 2021 Nov;10(11):4304-4312. 25. NCT04387500 26. 2023 ASCO-GI #685 27. 2023 AUA #PD24-09 28. Front Oncol. 2022 Jul 15;12:906014. 29. NCT04068831 30. NCT05877820 31. Cancers (Basel). 2020 Nov 20;12(11):3458. 32. 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1):961-968. 33. Cancer Res. 2006 Mar 15;66(6):3197-204. 34. Clin Cancer Res. 2009 May 15;15(10):3484-94. 35. AACR 2016 #5198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