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全球新药进展早知道9.6

2023-09-06 10:15   智慧芽

9月5日,宜明昂科公告,该公司将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药物研发进展

1.国内首款!中国抗体CD22单抗舒西利单抗注射液申报上市

9月5日,CDE官网显示,中国抗体舒西利单抗(suciraslimab)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受理。根据临床试验进展,推测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这是国内首款申报上市的CD22单抗。舒西利单抗是一款针对独特的B细胞靶点CD22的单抗,可以帮助CD22由顺式结合方式转变为反式结合,形成稳定的CD22反式结合结构,进而恢复B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容忍度,抑制B细胞发生一系列相关免疫反应攻击自身机体。与目前市场上现有标准疗法相比,舒西利单抗能有效弥补现有针对RA成熟靶点的治疗方式长期用药后耐药的缺陷。2023年4月,中国抗体宣布,舒西利单抗治疗RA的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已完成揭盲及初步统计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舒西利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降低活动性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缓解RA疾病症状。RA(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疾病,在中国伴随人口老龄化,RA的患者人数稳定增长,RA的诊疗存在资源不均、确诊晚、用药不规范、缓解少致残多等问题。在RA的发病机制中,B细胞功能异常扮演重要角色。导致RA的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十分复杂,各种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各种受体、以及各种细胞因子间相互调控,构成复杂多变的免疫失衡网。B细胞的功能包括抗原呈递、抗体产生、T细胞参与的共刺激和/或细胞因子分泌,都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为B细胞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因其获益-风险评估,使用仍有局限性。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RA的创新生物制剂仍非常有限。我国上市的生物原研制剂主要为两类,一类是TNF-α拮抗剂,另一类是IL-6拮抗剂。

2.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受试者年龄获准扩展

9月4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09995.HK)宣布,注射用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用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患者的Ⅰ期临床研究补充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受试者年龄范围由12-17岁扩展为5岁及以上。这是一项在接受标准治疗的 5-17 岁的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多次给药、单臂、开放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价泰它西普在中国cSLE患者中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本研究中,5-17 岁的儿童受试者按照年龄分为 2 个队列(12-17 岁和 5-11岁),公司正在进行队列1(12-17岁)的临床试验。此项研究于2022年4月27日首次获批临床,之后荣昌生物又递交了补充申请,包含了足够的非临床和临床安全性数据,此次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同意,泰它西普可开展用于5岁以上cSLE患者的临床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指18岁之前发病的SLE患者,目前全球发病率为每年0.3~2.5/10万,男女患病比为1:4~5。与成人SLE相比,儿童患者往往具有起病更急、病情更重、病程更迁徙、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更严重的特点,亟需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疗选择。泰它西普是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通过同时抑制BLyS和APRIL两个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双管齐下”阻止B细胞的异常分化和成熟,从而治疗B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性疾病。2021年3月,泰它西普首个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该药由此成为治疗SLE的全球首款双靶标生物新药。

3.恒瑞 HER2 ADC 再次拟纳入突破性疗法,治疗 HER2 阳性晚期结直肠癌

9 月 5 日,据 CDE 官网显示,拟将恒瑞注射用SHR-A1811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治疗 HER2 阳性晚期结直肠癌(受理号:CXSL2000087)。SHR-A1811(瑞康曲妥珠单抗)是恒瑞在研一款 HER2 ADC,由曲妥珠单抗、可裂解四肽连接子和新型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载荷 SHR9265 组成,DAR 值为 5.7。与 DS8201 相比,恒瑞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在 SHR-A1811 的有效载荷与连接子临近处引入了一个手性环丙基。在多种乳腺癌和胃癌细胞系中表现出 HER2 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并具有旁观者效应,共培养时可杀伤 SK-BR-3 细胞(HER2+)和 MDA-MB-468 细胞(HER2-),对后者的 IC50 为 0.28 nM。SHR-A1811 首次临床申请始于 2020 年 5 月,次月就启动首个临床试验,当前已经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开展了 19 项临床试验。SHR-A1811 已分别于今年 2 月和 3 月被 CDE 纳入突破性品种名单,适应症分别为: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HER2 低表达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受理号:CXSL2000087);单药治疗既往含铂化疗失败的 HER2 突变的晚期 NSCLC(受理号:CXSL2000087)。

4. JAMA重磅:2期随机临床结果证实裸盖菇素疗法能快速、持续减轻抑郁症状!

近日,知名期刊JAMA重磅发表新型抗抑郁药“裸盖菇素(psilocybin,一种在许多蘑菇种类中存在的活性化合物)”的2期随机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证实,单次剂量的裸盖菇素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可在6周时间内快速、稳健和持续地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裸盖菇素有望成为抑郁症的全新治疗手段。裸盖菇素可快速发挥抗抑郁疗效,且疗效持续时间远远超过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然而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如何,截至目前尚缺乏相应的研究证据。当前这项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多盲的试验设计,评估单次剂量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6周治疗时间内的安全性特征(活性安慰剂对照药物为烟酸)。当前这项2期试验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美国11家医学研究中心开展。入组患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单次剂量的裸盖菇素治疗(25 mg;裸盖菇素组)或烟酸治疗(100 mg;烟酸组),两组患者均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支持治疗。患者纳入标准包括:成人抑郁症患者(21至65岁);疾病持续时间至少60天;症状严重程度为中度及以上。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基线至第43天“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的评分变化(范围0-60分,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关键次要结局指标为:基线至第8天MADRS的评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烟酸组相比,裸盖菇素治疗与43天内MADRS评分显著降低相关(平均差异为-12.3;95% CI:-17.5至-7.2;P<0.001)。此外,与烟酸组相比,裸盖菇素治疗同样与8天内MADRS评分显著降低相关(平均差异为-12.0;95% CI:-16.6至-7.4;P<0.001)。值得一提的是,与烟酸组相比,裸盖菇素组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6周时间内出现持续的疗效反应(20/48[42%] vs. 5/44[11%];P=0.002)。

5.瑞博生物首次公布三款在研小核酸药物的研究数据

9月4日,瑞博生物宣布,在2023年8月25-28日于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Congress 2023)上,该公司首次展示了其在心血管与代谢疾病领域的三个管线产品的研究数据,分别针对血栓形成、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研究结果显示,运用瑞博生物自主研发的肝靶向平台技术RIBO-GalSTAR,能够高度特异、强效和持久抑制致病基因,实现对相关疾病的治疗。RBD4059是靶向凝血因子XI(FXI)的GalNAc-siRNA药物。FXI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关键分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抑制FXI可以阻断内在凝血途径,可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手段。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RBD4059对FXI表达和活性具有高效和持续抑制作用,预计在临床上具有长期持久的疗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目前RBD4059正处于1期临床试验阶段。RBD5044是一款靶向载脂蛋白CIII(ApoC3)的GalNAc-siRNA药物。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最重要的血脂异常疾病之一,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通过RNAi机制靶向ApoC3被认为可以长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甘油三酯以及含ApoB的脂蛋白,从而挽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数据显示,RBD5044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较长药效持续时间。该候选药物目前处于1期临床试验阶段。R0797070是一款靶向肝血管紧张素原(AGT)的GalNAc-siRNA分子。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该候选药物可高效抑制肝脏AGT表达,持续降低血压,显著改善左心室肥厚。R0797070有望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血压控制疗法,并且在心脏保护方面为患者带来额外的益处。根据瑞博生物新闻稿,该产品即将启动IND-enabling研究,并且将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中探索高血压以外的新适应症。

6.T3011疱疹病毒注射液临床申请获CDE承办

9月5日,CDE官网显示,由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递交的“T3011疱疹病毒注射液”临床申请获CDE承办。3011由亦诺微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合一疱疹溶瘤病毒创新产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分为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MVR-T3011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获美国FDA批准临床I期研究的溶瘤病毒,也是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国开展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MVR-T3011为新一代重组疱疹溶瘤病毒。对于疱疹溶瘤病毒及多种其它种类病毒载体的溶瘤病毒,静脉注射的研发长期以来一直是重大的挑战。多数溶瘤病毒无法克服包括被抗体中和清除等在内的诸多障碍,同时也存在大量病毒经血液导入引起机体细胞因子风暴等潜在风险。静脉注射溶瘤病毒的设计,需要使病毒有效抵达肿瘤部位,并且仍拥有足够在肿瘤部位进行复制的活性,在充分发挥抗癌作用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MVR-T3011病毒的设计理念源自于公司对疱疹病毒的创新独到见解以及卓越的基因改造技术。MVR-T3011通过对野生HSV-I型疱疹病毒骨架的全新设计,在实现最优减毒效果的同时,保证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对正常细胞的安全性,从而成功实现疱疹溶瘤病毒静脉注射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病毒携带被充分验证过的外源性免疫调节基因PD1抗体和IL12,旨在协同提高抗肿瘤能力,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反应。

行业资讯

宜明昂科将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9月5日,宜明昂科公告,该公司将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宜明昂科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田文志博士。自成立以来,宜明昂科先后完成多轮融资。基于团队对有关CD47-SIRPα相互作用及其与其它肿瘤靶点或免疫检查点潜在协同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宜明昂科构建了一条围绕CD47靶点兼具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化产品组合。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包含14款创新候选药物的在研管线,并有8个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包括新一代CD47靶向分子及基于CD47的双特异性分子等。如宜明昂科核心产品之一IMM01,是一款具有IgG1-Fc区域的SIRPα-Fc融合蛋白。它能够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充分激活巨噬细胞,同时通过干扰CD47/SIRPα相互作用阻断“别吃我”信号,并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的Fcγ受体传递“吃我”信号。此外,IMM01的CD47结合结构域经过特别改造能够使避免与人体红细胞(RBC)结合。凭借该分子设计,该产品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并证实其有效激活巨噬细胞的能力。目前,IMM01正被开发用于单药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如核苷类似物阿扎胞苷、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等,临床试验最快进展至1b/2期阶段。宜明昂科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启动关键性临床试验,并计划通过针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的小样本量研究,寻求加速上市批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裸盖菇素,溶瘤病毒,抑郁症,新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