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助推高质量发展丨吉大一院血液科副护士长于姗姗在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全国人文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作大会发言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需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与技能水平,推动人文护理快速发展,中华护理学会于2023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首届全国人文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本次会议以“厚植人文,众行致远”为主题,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业相关领域主旨演讲,就人文护理领域热点话题及前沿技术进行专题研讨,共谋人文护理发展之路。
(于姗姗副护士长作大会发言)
吉大一院血液科护理平台副护士长于姗姗受邀作大会发言,题为“护理安全事件的第二受害者参与巴林特小组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在患者安全事件中,除了患者及其家属会成为第一受害者外,参与诊疗的医护人员群体也可能发生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他们被称为“第二受害者”。巴林特小组管理模式由专业心理从业者指导,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使参与者亲身体验当事人的真实心境,来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和心理负担,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通过了解经历过护理安全事件的护士第二受害者参与巴林特小组工作的心理体验,旨在为护士第二受害者复苏干预提供系统支持依据,缓解第二受害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护士团队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韧性,帮助护士帮助第二受害者由责任者、受害者向学习者、护理安全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转变。
(吉大一院血液科以多种方式培养护士人文素养)
血液科主要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这些患者对护理人员心身抗压能力提出巨大考验,护士易出现职业疲倦和情绪耗竭的现象。为提供优质的全人全周期服务,科室除培养各类专科护士外,还非常注重对临床护士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关注。将职业防护、心理健康和沟通培训列为科室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士参加人文护理培训和考取心理治疗资质认证;引导护士探讨生活与职业之间联系,举办死亡教育、读书会、巴林特小组等文化活动,拓宽护士的专业视野,提升血液科护理团队人文素养水平。
(吉大一院参会人员合影)
吉大一院护理部于2018年提出“五精四度”护理管理理念,在追求精度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注重护士“人”的属性,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丰富的“精心文化”内涵契合了本次人文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的主题。吉大一院护理工作者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人文护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新信息,和与会同仁探讨人文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分享实践中的优秀案例与经验,探索人文护理管理策略,启发人文护理创新思路,丰富了人文护理新内涵,为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吉大一院的智慧和力量。
END
来源丨血液科护理平台
平台撰稿丨于姗姗
照片来源丨于姗姗
科室审阅丨彭昳
责编丨薛奥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