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要闻丨8月大事记回顾
国家动态
1.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正式启动
8月23日,国家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贵州启动会在毕节市召开,这标志着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正式启动。在启动会上,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主要负责人强调,要充分认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飞行检查在医药领域反腐中的“探照灯”作用,并按照飞行检查“三严禁”工作要求和“六不准”工作纪律,依法依规开展好本次飞行检查工作。本次飞行检查将重点聚焦于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
2.持续完善医保准入谈判制度
8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021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张学等2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将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纳入国家立法计划医疗保障法的建议进行答复。
《答复》提到,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完善医保准入谈判制度,综合考虑临床需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将更多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及时总结成熟经验做法并加以固化,推进罕见病用药保障工作规范、长效。
3.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8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力争新冠病毒变异监测覆盖所有县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哨点医院及有陆路、海港口岸县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大型场所人员的健康监测设施和能力建设,推进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防疫能力提升。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建设,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4.研究制定国家医疗保障局2023年-2027年立法规划
8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021号(医疗卫生类170号)、第02115号(社会管理类153号)、第04551号(社会管理类376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对委员提出的关于医疗保障法立法的提案进行答复。
《答复》指出,下一步,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立法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研究制定国家医疗保障局五年 (2023年-2027年) 立法规划,推进医保法治体系建设。
5.已累计将26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8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136号(医疗卫生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提到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将26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超50%。
6.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点内容
8月1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表示此次集中整治的内容重点在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7.“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项目正式启动
8月17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项目启动会暨编撰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规财法规司、医保中心相关同志,国家医保CHS-DRG/DIP技术指导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蓝皮书主要编撰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正式启动了首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发展报告(2023)》编撰工作,并明确了本书内容方向、编纂架构和执行方案等工作事项。该书将聚焦现阶段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成就和经验,立体展示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充分发挥蓝皮书对于加强行业指导、引导行业自律、引领科研风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社会各界和医疗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更加深入理解改革的逻辑、思路、做法、成效,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助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高质量发展。
8.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为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务实成效,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8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国卫办基层发〔2023〕7号,以下简称《基层便民举措》)。
《基层便民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
9.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1-6月)
8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3年1-6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以下简称《情况》)。
《情况》指出,2023年1-6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16349.0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1046.51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302.50亿元,同比增长0.7%。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3035.50亿元,同比增长18.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8200.39亿元,同比增长19.4%。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525.7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835.11亿元,同比增长16.2%。
地方动态
1.黄山:召开DIP专题培训会
2023年8月18日,黄山市医保系统练兵比武活动首场专题培训会—全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专题培训会议召开,各区县医保局主要负责人、医保中心主任及各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医保办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黄山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凌进华到会并讲话,黄山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正如主持培训会。
凌进华就全市医保系统练兵比武活动和DIP工作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练兵比武系列培训的重要意义;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彰显特色,以医保实绩惠民生;三要提高培训质效,统筹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四要提高协同成效,共同维护基金运行安全。
2.贵州:推动医联体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
8月21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印发《贵州省基层卫生健康便民利民服务若干措施》,要求推动医联体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加强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强化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重复检查检验负担。
3.吉林:制定DRG分组规则、DIP目录库调整标准等
8月15日,吉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吉林省医疗保障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明确,省级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指导全省支付方式经办管理工作,制定全省统一的支付方式经办规程,明确基金支出预算、付费点数计算、费用结算具体办法;制定定点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争议处理办法,建立定点机构协商谈判、服务协议考核评价及费用结算、审核办法等工作机制;制定DRG分组规则、DIP目录库调整标准、设定定点机构调节系数的设置规则和范围、明确风险分担比例及激励额度比例设置范围,并指导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实施。
各统筹区医保经办机构负责组织落实本统筹区支付方式工作,制定预算支出分配方案及付费方案、测算本统筹区DRG分组及权重、费率,DIP分值、点值,确定定点机构调节系数,计算本年度各细分类别结算点值,开展结算工作,落实协商谈判、服务协议、考核评价及审核等工作。
4.河北:将医学影像检查等作为检查重点领域
8月18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2023年度医疗保障基金省级飞行检查工作方案》,表示继续聚焦重点,将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血液透析、高值医用耗材(骨科、心内科)等作为检查重点领域。
5.苏州:调整基本医保保险医用耗材支付政策
根据《关于调整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8月10日起,江苏省苏州市调整了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及医用耗材医保先行自付比例,进一步降低群众就医看病负担。
《通知》中显示,明细式管理的产品,医保支付标准调整为该产品在江苏省阳光采购平台的挂网价格,取消50000元上限;大类式管理的产品医保支付标准维持现有医保支付标准,保留50000元上限。
6.湖北: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
8月8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湖北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教育培训、质控抽查、优秀病案评比和宣传交流为主要方式,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规定,强化病历内涵意识,提升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水平,更好体现临床诊疗思维和过程。到2025年末,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不低于90%,病历记录完整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评选全省百佳病案并开展巡讲。
7.开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河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探索实施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根据《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8月1日起,开封市将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
此次试点工作按照“优势明显、诊断明确、疗效确切、安全可控”的原则,确定桡骨远端骨折、锁骨骨折、孟氏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掌骨骨折、桡骨头骨折、尺骨骨折、跖骨骨折等9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
8.舟山:完善住院费用DRG点数付费
8月3日,舟山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缩小医保城乡差距促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住院费用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点数付费,持续扩大住院同病同价病组数量,有效助推分级诊疗。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和高难度手术,对新技术、新增IV类手术病组,在平均付费标准的基础上予以6%追加付费激励。
金豆动态
1.开展第六期金豆公开课
DIP入组结果决定了其对应的分值点值,影响到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那么,DIP入组逻辑是怎样的呢?8月24日,在“金豆公开课”上,金豆公司资深数据分析师蒙乐嫣理论结合实际,从DIP定义、DIP主目录、本地化病种目录形成流程、DIP辅助目录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了DIP入组逻辑。
2.培训交流
2023年8月18日,黄山市医保系统练兵比武活动首场专题培训会—全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专题培训会议召开。
会上,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研究院DIP技术支撑组成员、武汉金豆医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闯对DIP病种目录及病种分值的形成、分值付费标准测算、付费结算细则制定与实施等DIP国家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场答疑解惑,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系统性培训,对DIP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提升。
3.培训授课
8月16日,遂宁市医学会卫生经济专业委员会在希尔顿欢朋酒店召开了适应飞检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研讨会。
会上,武汉金豆医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从政策背景、难点分析、解决方案、重点关注等方面对《如何选择信息化手段,合法合规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行了详细讲解。
编辑:古月
声明:以上图文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做行业信息传递、学术交流,如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啦,我们会继续更新最新所有关于DRG/DIP科普知识,喜欢的话赶紧关注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