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囫囵吞“姜”!消化内科胃镜下巧取异物

2023-09-04 15:35   广中医三附院

术后,患者不适感明显好转,表示无恶心、腹痛等不适,进食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内镜室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

误食或误吞应怎么办?

消化内科专家说,一些偏方,比如喝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反而有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延误病情,正确做法是及时就医,必要时在内镜下取出异物。

生活中,误食异物、卡塞食管的意外经常发生,比如小孩子误吞各类小型玩具,或误入鱼刺,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而阻塞食管等。

异物卡在胃部贲门、食管及咽喉部时易造成擦伤,有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风险,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及时就医,在内镜下取出异物。我院消化内科赵静医生从真实案例出发,分享一例内镜下巧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案例。

囫囵吞“姜”,“病”从口入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刘先生,8月28日晚因进食晚餐过快,不慎将一大块生姜吞入腹中,随即出现上腹胀痛等症状。次日进食后腹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于是前来医院就诊。在门诊医生的仔细查体下,考虑刘先生为异物梗阻,并收治入院。

9月1日上午,消化内科江家赞主任亲自为刘先生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镜下发现,原来是有异物紧紧卡塞幽门口,导致幽门口被撑大,久开不闭。由于胃壁收缩导致局部滑动性大,江家赞主任通过活检钳多次尝试夹取异物仍未成功。多次调整内镜的最佳角度后,随着活检钳下入幽门口,终于钳住了异物。随着内镜缓慢退出第一狭窄,消化道异物顺利完整取出,整个过程历经半小时。原来,阻塞消化道的罪魁祸首,就是一块4公分如小鸡蛋般大小的生姜!取出异物后,在场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此次异物取出过程操作精确,动作轻柔,技术娴熟,有效避免了划伤食道贲门、穿孔出血等风险。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后,江家赞主任马不停蹄地继续为刘先生行肠镜检查,直至下午13时结束肠镜检查,患者从内镜室安返病房。

术后,患者不适感明显好转,表示无恶心、腹痛等不适,进食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内镜室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

31051693783647719

62001693783648005

食道异物梗阻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能将一块4公分如小鸡蛋般的生姜吞进食道?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人体的食道是一个有弹性的肌性管道,并且有三处生理狭窄(食管起始处、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穿过膈肌裂孔处)。如果用力吞咽异物,食道自然扩张,异物极有可能顺势滑下卡在这些狭窄的地方。上消化道异物就是指类似这样的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及时排出的物体。

65451693783648312

事实上,除了食物团块外,常见的食道异物梗阻还有短钝异物(塑料纽扣)、长异物(牙刷、筷子、汤勺、钢笔)、尖锐异物(鱼刺、禽类骨头、义齿、牙签、回形针、刀片、枣核)、金属异物(硬币)、腐蚀性异物(电池),其他消化道异物由精神异常、罪犯、毒贩等特殊人群蓄意吞服所致。

上消化道误入异物后,短期可能会出现咽喉疼痛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异物在消化道滞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及时取出异物是关键。

勿信“土方法”,及时就诊

不少人从网站上看到或者听来的偏方中说,采用吞饭团、咽韭菜等粗纤维食物,试图将异物推下去,或者大量喝醋,可以把异物溶解掉。这是错误的。

江家赞主任指出,这些自救方法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将异物硬推下去,尤其是尖锐性异物,极有可能划破食管壁导致二次损伤。如果异物卡在第二狭窄处,此处紧邻大动脉,一旦异物扎穿血管,甚至会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停止进食,及时就医。

镜下取物,有“镜”无险

江家赞主任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平日进食注意细嚼慢咽,避免“病从口入”。如果遇到吞食异物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在就诊时告知医生异物感或刺痛感等明显不适的部位,以协助医生诊断,选择最合适的异物取出方式。江家赞主任再次强调,不要盲目自行处理,科学就诊,有“镜”无险,取出异物“分分钟”轻松搞定。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消化内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三部分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同时拥有一支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染色内镜(NBI/染色剂)、放大内镜及C13、C14呼气试验检测系统。目前可开展常规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和C13、C14呼气检测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等。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脾胃病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开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设立床位20张,配备了先进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针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开展了极具中西医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更优越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86271693783648363

陈冠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 .Uni 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劳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骨痿、骨痹等)。

82481693783648455

江家赞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69921693783648541

张义荣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肿瘤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余年,2015年进修胃肠镜,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肠癌、肝癌等,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主持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学术论文多篇。

5661693783648645

孙德宣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热衷中医药事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整合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中医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练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76351693783648780

赵静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消化方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十二指肠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胆囊炎、腹泻、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失眠、咳嗽、荨麻疹、痛风等症。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8121693783649131

宋文集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201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消化内科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腹胀、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及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咳嗽等。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43711693783649257

郭歆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结合)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内科方向,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等。

80841693783649310

张怡婧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延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消化科专著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供稿:赵静  |   初审:江家赞

文字编辑:王校宇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戚正涛  |  审定发布:陈冠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消化道,胃镜,异物,巧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