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质控现状与对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死亡率高。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急性胸痛患者接受最佳治疗,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应运而生。自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CPC建设的快速推进,CPC数量急剧增加。严格的质量控制是CPC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了《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和《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另外,针对急性STEMI,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也建立了成人急性STEMI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围绕国内急性STEMI代表性研究数据,分析急性STEMI质控指标情况,并提出对策,供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其他医院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国内公开发表的STEMI代表性研究数据。
国家性急性STEMI研究数据:
(1)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采用省、市、县三级医院分类方法,将各行政区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纳入研究。
(2)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过去10年中国急性STEMI治疗和结局的趋势。
(3)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研究包括来自中国不同地理和经济区域的150家三级医院和42家二级医院。每月在每家医院连续招募20名~3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参与研究。
(4)CPC质控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搭建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管理平台及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
区域性急性STEMI研究数据:
(1)河南急性STEMI注册登记研究。
(2)河南急性STEMI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方法:收集上述急性STEMI患者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评价指标参考《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和成人急性STEMI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过程指标和结局指标,涉及院前和院中两部分流程。
#2、结果
呼叫120入院比例较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诊时间较长,院前时间延迟突出,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较低,指南推荐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比例较低,住院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
#3、结论
急性STEMI救治在院前时间延迟、再灌注治疗和药物应用方面与指南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急救意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创新患者自我管理及科普模式,更高效地开展患者教育及院外管理,从而减少患者自身延误。
(2)加强基层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提高重症救治能力。
(3)加强对基层医师关于急性STEMI指南的培训,使其能够平衡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及早识别能够获益的急性STEMI患者,尽早用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
(4)落实常态化质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心脏重症立体救治体系,提高基层医院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作者: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张优等
文章刊期:2023年第8期
图文编辑:黄海凤、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