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富春江边的医者情怀

2023-09-04 11:15   健康县域传媒

近年来,富阳一院在学科建设上,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国家级、省级医院看齐,找差距、补短板。

假如你乘坐动车从杭州市区去往富阳,坐在车里不用看时间,只看到窗外忽然出现了水田、溪流、绿树彼此相映、美轮美奂的画面,就知道富阳到了。

富阳的美在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在于富春山水的优美,也在于山水赋予富阳人“仁爱、恪德、敬业、求精”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富阳一院)的医疗服务理念中尤为显现。

走进富阳一院,不管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服务都能让患者在体验便捷舒心的同时,还体验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情怀。

50851693782100366

重症医学科主任唐卫东

“心灵大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是唐卫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心灵大师”则是患者对他的称呼。能够拥有如此称呼,和他的“对待病人不仅要治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要‘治心’,要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带给他们心灵的慰藉和活着的信心”的医疗理念分不开。

这种理念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慰藉,还有精神上的。

唐卫东是富阳一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为此,他将家安在了紧挨富阳一院的小区内,为的是随时来医院处理科室的紧急或突发事情。他还坚持运动三部曲:两遍广播操、一组俯卧撑,还有踩单车,也是为了有强健的身体,更好地胜任重症医学科的工作。

66681693782100553

其实,唐卫东最初从事的不是重症而是内科工作,2000年11月,医院成立富阳首个重症医学科时,把工作了10年的他调到了重症医学科。

大家都知道,重症医学科接触的都是危重病人,对医师、护士要求非常高。因此他和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到杭州、上海、台湾等地进修,引进来一系列的新技术、新项目,把重症医学科渐渐做强做大,并成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不仅于此,他还先后帮助4家富阳区属医院创建了重症医学科。

“用‘同理心’做有温度的科室”,是唐卫东给科室的定位,在他看来,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身心都需要治疗。

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人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过了几天,女儿来看望时,老人拉起女儿的手,写下了一个“死”字。唐卫东知道后便时常用言语鼓励老人,使其重拾生的希望,后来,老人康复出院。

他说:“帮助患者重拾希望,是一名医生必须要做的,医生的坚守就是患者的希望。”

重症医学科监护室里都是冰冷的机器,有些病重的患者神志不清,有时会觉得医生是在“害”他,这也导致有些家属的不理解。

“所以想要救治好患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和家属做好必要的及时沟通。”他说,“我对你好,还要让你知道我对你好。”

为促进医患沟通,他执行完善的患者家属的病情交待制度,加强谈话要点记录,细化“告知书”等,严格执行无障碍式交流。

“很多ICU的病人就算出院后也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说他们出院了,我的关心就停止了。”

为此,唐卫东主动给许多患者、家属都留有手机号码,并加了微信好友,只要患者有医疗上的需要,他是有求必应,因此被许多患者、家属称为“心灵大师”。

对疾病的预判能力

66771693782100868

有人说重症医学科医生见惯了生死,对于患者的痛苦变得麻木。唐卫东立即否定:“不是的,我们做重症科医生的要有同理心,但不能融入到患者家属的情绪里面去,会影响抢救患者时对疾病的预判。“

他讲到,以前就有医生,看到患者的痛苦,自己也跟着哭得稀里哗啦。

“人是有感情的,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作为医生更需要的是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判能力,是通过自己的业务知识、责任心,把所谓的失败减少。”

他引用了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主任的一句话:“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

64501693782101030

ICU病房的患者很多都是无意识的,无法通过语言向医生传递信息,所以他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对临床问题的敏感性,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抓住患者“生命链条”上最弱的那一环,给予精准治疗。

“下一步怎么做,问问你的病人。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所有问题的起点和终点。”

唐卫东说话嗓门比较大,与患者家属交流会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他说这源于他遵循的医德和诊疗原则的底气。这就是遵循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对患者有益的角度出发,对疾病预后所具备的前瞻性思维,并结合医学人文、适度的理性,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避免一些遗憾。

“要善待患者,只要不违反我们的医德和诊疗原则,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诉求,不能满足的要说明原因。” 他经常这样交待年轻医生。

“面对生命的垂危,面对家属乞求的目光,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就算刚刚说过的病情细节,也愿意再详细说一遍。”

ICU,一个24小时灯火通明的病房,一个分不清白天黑夜的科室,一个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唐卫东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3年,他还要坚守着自己的医德和诊疗原则继续工作下去。

走到患者的内心,走到患者家庭的“内心”

35271693782101284

肝胆胰外科主任李国伟

没想到李国伟选择从医是和一场车祸有关。

1987年,还在读高中的李国伟被车撞了。“那时候条件很差,家人用拖拉机把我拉到了镇卫生院,经医生检查考虑内脏破裂,肝破裂出血。”

于是他被救护车送到富阳县(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为其做手术的是医院外科主任高医生,手术做好后的第二年,李国伟参加了高考,并选择了医学。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富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带教他的老师就是当年为其做手术的高医生,当初救了他命的人又成了他从医生涯中的启蒙人。

“高主任真的是无私传授,也很严格,看到谁因为偷懒事情没做好,就大声训斥。”正是这份严厉和严谨,使普外科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李国伟担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后将这份严谨和细致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人文情怀。

94861693782101467

“一个医生要有耐心,患者来找你,无论多忙,也要细致全面的分析病情并让患者理解透彻。”他认为,对患者的诊疗除了精湛的技术还有沟通方式,医生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可能给患者充分有效的治疗。

在富阳一院,李国伟被称为肝胆胰外科的“一把刀”,他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宅心仁厚。

曾经有个70多岁患胃癌的盲人患者,托熟人找到李国伟。在问诊过程中,李国伟了解到老人已有一个多月吃不下东西,再追问得知老人的儿子是盲人,女儿患有脊柱侧弯畸形,活动不便。

他立即收治了老人,并制定出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为其做了手术。术后,为了让老人能够尽早康复,他经常来病房搀扶老人下床活动,还不时的给予鼓励。

老人出院后,他还挂记着老人的康复情况,特意到老人家里去看望,为其详细解释并指导他的康复治疗措施,临走时还不忘嘱咐村里的家庭医生多加关注。

“医生就要走到患者的内心,不但走到患者的内心,甚至还要走到患者家庭的‘内心’。”他说,这些对于患者的康复都很重要。

“有一些特殊患者,我们是需要上门专访的。”患者出院后,在常规复查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康复情况不理想,他就会带团队或派团队到患者家里探访。

“有些患者在家里因为无人陪护或者经济的原因,造成术后营养跟不上、用药不定时、心理压力大,这都会对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探访后,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一些指导意见,还联系当地的家庭医生,包括街道办、村领导,嘱咐对其多加关注,促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62751693782101530

选择了医学,也就选择了一辈子做“医学生”。医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迫使医生要不断的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临床思维,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2013年,当李国伟获知ERAS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的快速康复目的时,他多方打听,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经学习。

他根据富阳一院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肝胆胰外科应用的快速康复治疗方案,成立了浙江省首批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即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药学、营养、康复等多学科联合会诊,采取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

88岁的刘阿婆因壶腹部占位来到富阳一院做手术,李国伟医生团队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启动了加速康复外科流程。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对其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阿婆就能下床活动,几天后恢复出院。

“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李国伟说。

肝胆胰外科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效果有目共睹,胸外科的一位医生说:“ERAS理念不仅为医院拓展了发展空间、降低了诊疗风险,还为患者减少了痛苦、减轻了负担。”

继肝胆胰外科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后,医院的妇产科、胃肠科、肛肠科、胸外科等科室也相继探索并开展了符合自己科室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他继续深耕肝胆胰外科的快速康复外科管理体系,并通过课题研究、论文,以及开展继教班、学术沙龙等方式,将经验传播到整个富阳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691693782101750

最近,李国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科室引进了几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研究生:“这些小伙子都很不错,天资聪明、勤快谦虚!”

他很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学习培训,特别强调师带徒机制:“作为科主任,尽量去鼓励年轻医生多接触管理重病患者,这样才会增长临床经验。”

“科室建设要靠团队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因此,他还要求每一届新入职的医生每年都要完成一篇论文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早会上宣讲,创新思维,把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尽早掌握,应用到临床医疗中。

72991693782101877

近年来,富阳一院在学科建设上,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国家级、省级医院看齐,找差距、补短板。

医院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应用;建立“乡贤名医带教”机制,邀请省市级大三甲医院的富阳籍专家来院帮扶薄弱科室,促进医院学科发展;建立名医工作室,邀请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学习、坐诊、带教,推动医院学科发展。

并依托医共体,做好一个“慢”一个“快”。“慢”就是要稳住基本盘,在医共体范围内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做精做好,做好慢病管理,把患者留在医共体;“快”就是要做好急诊急救工作,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这“三大中心”建设好,重视ICU建设,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37051693782101949

6385169378210233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者,情怀,医生,科室,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