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云医生:既然选择了它,就必须承受这份压力
「5周年」人物专访
前言
吴燕云医生是一位在临床一线工作了三十年的儿科医生。1993年,她本科毕业后在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为期五年的轮科培训。在此期间,她不仅需要在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回到学校接受继续再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培训。 在医院工作中,吴医生先后接受儿童呼吸、血液、肾脏、新生儿等各专科培训,每个专科考核过关后再进入下一个专科。这种专科轮转的方式让她在儿科医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医疗技能。
儿科医生的“哑科”经验加细心促成准确的判断
常年接触儿童让吴医生深知儿科医生需要克服的挑战。儿科医生需要准确判断儿童的病情,但孩子们无法像成人一样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这就使得诊断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儿科被称为“哑科”。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病情还需通过家长的代述和医生的细致观察得以判断。吴医生说到,几岁的孩子完全是靠父母去代述自己的症状,所以需要儿科医生通过家长的描述去了解病情。然而,即使家长能够准确描述孩子的病情,孩子自身的肢体语言和相似性表达也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线索。在他们的眼神、表情、姿势、分泌物颜色、气味等方面,儿科医生可以找到各种有关病情的提示。
如果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或许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身症状,但吴医生说,即使是这样,很多时候他们也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因此,在针对青少年的诊断中,儿科医生仍需仔细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以及其它症状的表现。五六岁的孩子常会将‘肚子胀’形容为‘肚子疼’,或者将呼吸道感染时的喉咙痒形容为喉咙痛,这让医生的工作更加复杂,需要儿科医生对儿童的肢体语言和各种似是而非的表达进行仔细分析。
新生儿危急时刻与死神的45分钟博弈
“生命真的很顽强。” 曾经有过一个让吴燕云医生终身难忘的例子,在她负责早产和重症新生儿病区工作的时候,曾经抢救过一个早产儿,在及时处理了双胞胎中第一个出生的胎儿以后,发现第二个胎儿出生时出现严重缺氧的症状。吴医生与另外一个护士在手术室内对这个新生儿进行了45分钟的心肺复苏后,最终抢救成功。
这对双胞胎的爸爸是湖南人,在广州工作,在得知孩子们的状况后,他便向吴医生说到“我的第二个孩子,他身体是不是特别差?我没有钱养两个孩子,我要放弃一个。”吴医生清楚的记得,她当时在听到这番话后竟着急得流下了眼泪。还记得当时她告诉那位父亲,这对双胞胎出生的第二天,那个被抢救了 45 分钟的孩子身体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嘱咐他,有时候并不是哪个孩子先出生,哪个孩子的身体就更好,望其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果不其然,经过治疗与观察,最先出院的是那个经过45分钟抢救的孩子。这个案例,让吴燕云医生产生了深深的触动,至今难以忘记,她总是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宝贵机会。时至今日,她还在感叹“生命太顽强了,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随意放弃!”
经验分享耐心的问诊与独特的沟通方式
从前台到医生接诊的过程,首先前台与护士会特别注意和孩子进行交流和相互沟通,在测量身高、体重与温度的过程中,她们会和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使用周边环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完成测量之后, 前台或护士会将这些基础信息反馈给医生,如患儿的特殊惧怕对象、喜爱的事物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互动,看诊体检进行得更顺利,更好、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的病情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看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进行心肺体检,但大部分小婴儿都非常惧怕这种检查,为了减轻孩子的这种惧怕情绪,吴医生会在使用听诊器之前,先让孩子触碰听诊器,让孩子看看里边得倒影,这种简单的交互能够降低孩子对着陌生设备排斥的情绪,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与此同时,吴医生还采用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指着诊室外的吊机、汽车进行数数,这样的交流互动让患儿感到愉快和开心。这些处理方式既增强了孩子对医生的信任和诊疗配合,又有利于医生获得更准确和完整的体检信息,并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正确的引导耐心讲解,减少家长焦虑
吴医生通过多年的接诊经验总结出,每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焦虑和担忧。例如孩子持续发烧,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和咨询,则有可能在就医的时候担心因为自己的处理不当延误了孩子的诊治,导致出现焦虑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与家长充分的沟通,让其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使孩子在舒适的医疗环境中尽快恢复健康。
吴医生认为,如果家长本身对孩子的病情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那么通常会在孩子发烧2-3天后才去就医。这类家长通常比较好沟通,只需要清楚讲解孩子的症状、治疗方案和家庭护理注意事项,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疾病状况并减轻家人的压力,降低不必要的烦恼。
同时,吴医生会耐心地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哭闹的原因,发烧的原因及用药后是否还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在这种案例中,吴医生通常会告知家长,儿童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通常会持续3-5天,最长的会到一周,在此期间需要观察每一天的体温高峰是不是比前一天降低。如果发现最高体温较之前有所下降,表明孩子的情况正在好转,则可以继续当前的诊疗及处理措施直至孩子病情缓解,而不是天天跑医院。
当然,家长在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同时也需要知道其他方面的情况,例如,孩子有喉炎的症状,在出现费力吸气时必须及时就医,并选择就近的医院进行就诊。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然后在找到更专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在把这些基本信息告知家长后,让他们可以降低焦虑并及时解决患儿的问题。
既然选择了它,就必须承受这份压力
吴医生深知,选择当医生,必然要承担很高的责任和压力,儿童医学领域则需要更多的严谨和温暖。作为儿科医生,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患儿的病情需认真细致地勘察,高度负责,将患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吴医生坦言,在医疗工作中,儿科医生经常会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在治疗儿童病情的同时需要兼顾家长的情绪,所以更容易造成医生心理或身体上的负担。因此,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强化自己的心理韧性和专业技能,平衡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