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周鸿雁:建立专科救治网络,提升藏区卒中诊疗水平
作为医者,将资源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周鸿雁副主任医师读医初时的梦想。2022年6月,周鸿雁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国家中组部号召,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广东省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我能为林芝做点什么?”是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她远赴“雪域江南”,以一袭白衣诠释医者的家国情怀,继续书写医疗援藏的温暖故事。
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性开展晨间小讲课
在西藏地区,治疗脑卒中的专业医务人员屈指可数。援藏期间,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主动向当地的医务人员普及卒中救治技能,加强手术培训与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卒中诊疗水平。
作为国家实习生技能大赛的资深教师,以及校级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和校级教学查房大赛的双料冠军,周鸿雁副主任医师积极为藏区医务人员带去中山大学优秀的教学理念。她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性开展晨间小讲课。每天早上交班后,她利用10分钟的时间开展晨间小讲课,每天讲解一个知识点,以互动和讨论为主,注重启发当地医务人员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创新性开展晨间小讲课
在查房过程中,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也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相关体征,运用已学的知识点分析患者的定位诊断,再通过影像学检查验证推导结果。推行这种教学改革后,学生们经常主动站在白板前讨论当天的知识点以及相关患者的病情,他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开展创新性晨间小讲课不仅使当地医务人员加强了专业知识学习,还促进了援藏医生与当地医疗团队的协作与沟通,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打下坚实基础。
▲当地医生们经常站在白板前讨论当天知识
同时,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建立了医生医教研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全面提升全域救治能力,造福林芝百姓,为推动林芝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打通卒中患者救治通道 建立专科纵横救治网络
在西藏地区,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气候等因素影响,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然而,林芝市仅有一位神经专业的住院医师,很多老百姓对“中风”也缺乏概念。周鸿雁副主任医师通过协助开展林芝市卒中救治网络医联体会议,创新了纵到市县镇,横到急诊、影像、内科、外科的多学科联合研讨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林芝市各级医院脑卒中救治水平及脑卒中诊疗质量。该工作全面覆盖六县一区,打通患者救治通道,实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依托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建立专科纵横救治网络的计划。
▲协助开展林芝市卒中救治网络医联体会议
与此同时,周鸿雁副主任医师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健康宣讲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神经科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藏区人民卒中防治意识。在林芝期间,她举办卒中中心相关学科培训会议1次,卒中中心多学科联合例会1次,卒中疑难危重症病例讨论1次,到基层医院进行卒中快速识别及宣传3次。
此外,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在藏区积极开展卒中诊疗新技术,联合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常规开展林芝市缺血性脑卒中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已申请急诊血管内治疗新技术,提升卒中救治水平。在内二科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中,她每周至少查房3次以上,共收治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近200余例,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林芝地域宽广,患者随访艰难,她通过建立神经疾病患者数据库及随访预约二维码,有效完善了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
火眼金睛 识别各种病症的“蛛丝马迹”
援藏一年多,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凭借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蛛丝马迹”中识别出各种病症,及时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给他们带去了健康和希望。
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五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象棋项目的比赛上,日喀则象棋队一名队员在赛中突然出现不适,现场保健医生进行初步处理后紧急将患者送往林芝市人民医院救治。
医院接到医疗救助通知后,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和院内应急保障流程,周鸿雁副主任医师迅速到位。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追问,临床经验丰富的周鸿雁副主任医师迅速识别此为中风症状,但因急诊图象尚未上传完毕,尚不能明确诊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于是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快速赶到影像科查看影像,最终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结果,判断其为急性脑梗死。随即,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脑梗死治疗方案。经过及时、有效、精心的治疗,患者病情得以快速好转。
第二天查房时,患者感觉症状已明显缓解,为不影响团队成绩,要求重返赛场参加比赛。基于患者的病情,经院领导批准,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全程陪护患者并为其做好专职保障。她安排患者在比赛中全程吸氧,并在每天比赛结束后陪同其返院治疗。在医生的保驾护航下,患者安然投入到后续的每一场比赛中,并带领日喀则象棋队取得团体银牌的优秀战绩。赛后经后续治疗,患者最终完全康复,顺利出院。
▲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与日喀则象棋队合影
除了救治卒中患者外,还有一位罹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患者令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印象深刻。患者在5年前突发右眼失明,当时眼科考虑其是青光眼,经治疗后却无好转,持续右眼失明。入院前一周,患者因劳累出现阵发性、可自行缓解的眼眶周围疼痛、恶心、呕吐症状,随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左眼视力下降,但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进行眼部检查及头颅CT检查后,未见异常。
患者入院后,周鸿雁副主任医师详细追问其病史,并迅速判断出患者存在可疑病理征。她提出不同定位的症状先后出现,绝非偶然,应将所有症状联系起来,用一个疾病解释,必须重点排除NMOSD可能。
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专业的解释说服了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抽血及脑脊液中枢神经脱髓鞘抗体检查。治疗上,她立即进行激素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有效的救治下,患者左眼逐渐恢复了光感。之后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及脑脊液AQP4抗体均阳性,明确诊断为NMOSD。
考虑到患者存在抗体阳性,多次出现严重症状,且凝血指标存在异常,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反复与中山一院、林芝市人民医院专家讨论其病情,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置换血浆方案,联系药学部临时采购所需药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双眼重现光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周鸿雁副主任医师查房
积极投入抗疫工作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扬
在抗疫工作中,周鸿雁副主任医师作为援藏医疗队的一员,积极参与改造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病房。疫情期间,她主动申请入舱,担任定点医院的医疗组长近两月。
在舱内,周鸿雁副主任医师意识到仅仅提供医疗救治是不够的,患者在抗疫期间还面临着其他实际困难。因此,她采用"话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困难,并协助解决食物、衣物等问题。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扬。
▲患者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这场援藏之旅,考的是初心,是意志,也是本领”,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员,周鸿雁副主任医师勇担使命、精诚奉献,竭尽所能助力林芝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色地完成了援藏任务。
来源:中山一院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