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讲科史】核医学科
在建院65周年之际, 医院开展 “医脉相承 薪火相传” 主任讲科史活动。 主任们的讲述, 凝结了 一个科室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 医疗技术突破、 科研难点攻关、 教学模式创新、 人才队伍拓展 ······
下面,让我们随着王云华主任的精彩演讲,一同走进核医学科的峥嵘岁月。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1973年,湘雅二医院核医学科前身——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同位素室成立。从此,开启了半个世纪同心同德、奋跃而上的发展史。
同频共振·五十年历久弥新
科室从大内科同位素室出发,跟随着科室创始人孙明华教授的步伐,兴建核医学楼、引进核素诊疗技术,于1977年成为了独立的医院二级学科--同位素科,后来又更名为核医学科,并于1980年成立核医学教研室。
孙明华教授 苏见知教授
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核医学科立足发展需求,在孙明华教授、苏见知教授等老一辈核医学专家的热忱探索中,先后于1980年建立放射免疫实验室,开展了体外分析;1991年开展131碘核素治疗;1993年3月核医学专科门诊开张,同年一次性引进了2台SPECT,开展了单光子核素显像。
2000年,科名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核医学科。学科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
为了紧跟国际核医学发展前沿,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PET-CT中心成立,属医院二级学科。同时,全省第一台A类PET-CT在我院PET-CT中心正式开机投入临床使用 。
2014年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结束了医院正电子药物需要调剂的历史,且同期开展了11碳-胆碱、乙酸盐、蛋氨酸等新型示踪剂PET/CT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因此连续多年获医院医疗新技术二等奖。同年,PET-CT中心及核医学科与放射科、超声科一起获批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17年湖南省PET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并挂靠我院,由王云华教授担任省级PET质控中心主任。随后,中心成为全国核医学质控联盟单位。2018年,PET-CT中心获批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四类证,这在当时全国仅有少数几家医院获得此证。在此基础上,医院于2019年建立了首个医学影像实验室——放射性生物实验室,这也是湖南省内第二个放射性生物实验室。这一阶段的飞速发展,为医院核医学的规范发展及行业地位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月,PET-CT中心更名为PET影像中心,并与核医学科合并成为核医学科/PET影像中心。目前科室全面承担了核医学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已是湖南省开展核素显像、核素治疗与体外分析检测业务功能最完善的核医学学科。从科室合并这一刻起,我们肩上担着责任、心里装着使命,带领全体核医学科人,传承老一辈医者的精神风骨,再启新程。
厚积薄发·无声处担当致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正将医疗健康事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核医学科/PET影像中心在经过几代人努力建立起来的学科基础上,通过规范学科分组、引进高端医疗器械、强化人才学术梯队建设、建立分子影像实验平台、开展医疗新技术及新型核素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转化,不断拓展医疗业务,加强学科建设与管理。目前核医学科/PET影像中心已成为了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医、教、研于一体的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科室。
科室现共39名医务人员,包括正高1名,副高5名。在学术视野国际化的征程上,科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先后聘请程震教授、李亚明教授等为特聘教授,并引进海归学者马晓伟博士。
规范学科分组,助推学科快速发展。科室下设PET分子影像组、SPECT显像组、功能检测组、体外检测组、核素治疗组、放射性药物组、技术组与综合护理组,其中PET分子影像组又分为肿瘤亚组、心脏核医学亚组、神经核医学亚组。
从第一台PET-CT投入使用,到第二台高端PET-CT与PET-MR的引进 ,不断升级软硬件设备。
科室广泛参与多学科会诊,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至今已参与医院20余个MDT团队。
科室重视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与临床转化,按临床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奥曲肽PET显像、PSMA PET显像、神经精神疾病的PET显像,PET心肌活性评估等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PSMA、OCT、FAPI、AV45、P3BZA等10余种新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进行了临床转化并已常规应用于临床,不断促进了核素诊疗水平的提高。
科室同样重视分子显像基础科研,有了稳定的(4个)科研方向,及(6个)科研合作方向,创造了较好的科研硬件条件,正在建立核素分子影像与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组建与强化了基础科研团队,已有数十项在研基础与临床科研项目在同步开展,科研产出包括近年发表的SCI论著、中文论著、参编国家级临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专家共识制订7个 、主编与参编中英文专著、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与专利3项等均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
核医学教研室承担了中南大学五、八年制本科课程《核医学》的教学任务,是博士、硕士学位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培训基地,每年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各层次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人才。2023年,本科生课程《核医学》教学顺利通过中南大学教学评估 。科室马晓伟副主任参编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第4版)编写。
科室赓续学术血脉,重视中外交流 。创办学术交流平台“潇湘分子影像论坛”,发展至今已是第七届,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来院来湘讲学。
在追求价值创造的同时,科室将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讲大局、弘公心、图发展,向党而行,重视学科品牌建设,努力构建学科地位知名度,以科室新发展促进医院大发展。
讲述人:王云华
图片来源:核医学科
编辑:范憬怡
审核:赵晓华
责编:赵丽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