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我院王秀丽教授团队首次报道“改良无痛光动力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
中重度痤疮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口服异维A酸被认为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金标准”,但用药周期长,存在肝损、致畸及影响骨骼发育等风险,因此探索新型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是一种局部疗法,1996年王秀丽教授团队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皮肤病的ALA-PDT治疗,并在国内最早应用于中重度痤疮,证实其安全高效,但疼痛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
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最佳治疗参数,王秀丽教授团队创立了一种改良无痛光动力方案(M-PDT),即通过缩短ALA敷药时间同时延长照光时间,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实现近乎无痛的治疗体验,从而解决了传统ALA-PDT疼痛难题,目前M-PDT已逐渐成为皮肤病ALA-PDT主要治疗方案。
研究成果
为了探索M-PDT在痤疮治疗中的推广价值,2019年开始王秀丽教授牵头启动了M-PDT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王宏伟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鞠强教授团队共同参与。
本研究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新型前沿项目支持,历时4年,圆满完成。
近日,王秀丽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JAAD)(IF=13.8)发表题为Modified red light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versus low dose isotretinoin therapy for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vulgar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表明,与“金标准”口服异维A酸(ISO)相比,M-PDT的皮损改善速度更快,不良反应更轻,耐受性更好,二者总体疗效维持时间相当。
该研究的152例中至重度痤疮患者被随机分配至M-PDT组(每周治疗1次,最多5次)或ISO组(0.5 mg/kg/d,连续治疗6月),以总有效率(皮损消退率≥75%的受试者占比)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M-PDT组起效更快,在治疗1月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ISO组(67.74% vs. 10.26%),M-PDT组达到50%皮损消退率所需时间显著短于ISO组(1周vs. 8周)。虽然在治疗结束后1月,M-PDT组总有效率低于ISO组(75.81% vs. 97.44%),其中丘疹消退率低于ISO组(67.74% vs.100.00%),而粉刺、脓疱、结节囊肿消退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月、4月和6月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复发率也无统计学差异。ISO组70.67%的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干燥、鼻出血、血脂增高等全身不良反应,34.67%患者因为无法耐受上述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而M-PDT组不良反应仅限于皮肤。
这项研究为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与ISO相比,M-PDT起效更快,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更高,疗效维持时长相当,是一种可以媲美ISO的局部治疗方法,而无系统不良反应。
JAAD是美国皮肤病学会(AAD)的官方期刊,创刊于1979年。作为JCR分区1区的临床研究类皮肤科领域顶级SCI期刊,以极高的临床水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享誉世界。
团队介绍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王秀丽教授的带领下,聚焦“光老化/老年斑、皮肤肿瘤、痤疮、瘢痕、血管瘤”专病以及“光医学无创诊断中心”,已经形成光医学特色诊疗平台。
团队成员先后荣获上海市启明星、浦江、扬帆、新百人、新优青等人才培养项目;承担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70余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Venereology,ACS NANO, Protein Cell,Cell Death & Disease等国际有影响力的杂志;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30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