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Plus】改良型新药即将进入收获期!一文解析临床沟通交流的共性问题
药苑杂谈
YAOYUANZATAN
本系列的上一篇章主要探讨了创新药的临床共性问题,而针对改良型新药开展的临床试验,主要围绕立题合理性与临床试验设计两块内容进行考量。
立题合理性
根据注册分类要求,2类改良型新药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明显临床优势的定义可参考《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化药复方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即对比已有的标准治疗,新药或新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疗效;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或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结果应能体现立题时需要确证的明显临床优势,因此在研发早期就立题合理性与监管机构展开沟通是帮助申请人确认研发策略的必要途径。
临床试验设计
2.1类、2.2类
化学药改良型新药的整体开发策略包括临床药理学研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等,以验证拟定临床优势和改良目的。其中临床药理学是改良型新药临床开发中的重要研究事项,通过对比改良前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和/或药效动力学(PD)方面特征,帮助申请人初步评估改良后药物的临床价值。根据《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1类、2.2类化药改良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如下。
对于2.1类、2.2类化药改良新药,临床优势不同,III期确证性试验设计不同,具体可参考《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3类
复方药物的目标治疗人群定位通常包括两种:①加载治疗:使用组成复方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活性成份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②初始治疗:既往未曾使用复方中任何一种单药治疗的患者。对于以上两种目标治疗人群,临床试验设计不同,具体可参考《化药复方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4类
对于2.4类已知活性成份的新适应症药品,如通过优化结构、剂型或改变给药方式等途径开发新适应症,可借鉴已上市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对结构或靶点已知的毒性进行风险控制,适当简化早期剂量探索试验,进行探索新适应症的概念验证试验时,则应遵照创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逐步递进以证实获益。
结语
以上是对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立题与设计的总结,部分化药改良新药可能还存在其他优势,未尽事宜,建议与CDE沟通相关临床研发总体思路和具体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化药复方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3.《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4.《创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