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模:全面科学把握公共健康治理能力
8月29日,由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牵头,国内30余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组成的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在安徽省合肥市发布《2022年度全国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排行榜聚焦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健康以及突发应急6个领域进行综合评价,从社会环境支撑、组织体系、资源配置等8个维度构建了包含83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34个省级行政区和32个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的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进行了评价。这是研究组继2019年和2021年后,第三次发布评价结果。
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是什么?《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的评定标准如何?如何用好《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围绕这些问题,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对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郝模教授进行专访,深入解读如何全面科学把握公共健康治理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我们知道您所在的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是研究组的牵头单位,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组建这样的研究组,关注“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这一课题。
郝模:首先来讲,强大的公共健康体系是期望寿命提升的充要条件,决定着整个国家公民的健康状况。同时,强大的公共健康体系在健康国家建设中事半功倍。公共健康百多年的实践证明,投入少、产出高、时效长是其显著优势,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公共健康体系的整体投入产出比可达1:5.5,是实现健康国家(地区)的最重要基础。因此,全世界所有国家(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应把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放在首位。
加之我国的国情是人口规模巨大、人口流动频繁、老龄化程度加剧,且正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地域差异、环境恶化等,使得我国社会面临的健康风险更多、爆发的可能性更高、形成的危害更惨烈、爆发后治理的成本更大,且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其影响会被无限放大,除了会影响老百姓健康,带来心理恐慌、秩序混乱等问题,还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产业信誉降低、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受损,甚至影响我们的国家形象。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亟需建设强大的公共健康体系。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我们了解到研究组是非常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一个团队,请您介绍一下研究组的构成。
郝模:有了研究的前提,有了研究方向,我们就开始组建专家团队。我们中心牵头协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卫生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健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安全研究中心、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0所高校以及国内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信息中心在内的30余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集40年研究积累和合作基础,汇集了200余位专家学者,其中省部级以上人才101人。
深耕多年,硕果累累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我们知道研究组历经9年系列的系统研究,构建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定量标准。那么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就是最直观的《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研究组多年来主要致力于哪些问题的研究呢?
郝模:研究组集45年的研究积累(包括百余项相关的重点研究、800余篇论文、2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以及129项研究成果被各级政府采纳)与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要建设强大的公共健康体系,需要解决10个理论与实践的难题:
1、何为公共健康、何为公共健康体系?
2、强大的公共健康体系应该如何定位?
3、如何评价公共健康体系的强大程度?
4、现阶段究竟面临多少公共健康任务?
5、公共健康体系距离强大有多少差距?
6、公共健康体系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
7、什么是强大公共健康体系关键问题?
8、关键问题的根源和治本策略是什么?
9、如何围绕治本策略形成其配套措施?
10、治本策略和配套措施的可行性如何?
解决上述问题,既是对区域健康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可以想象到实际研究上的复杂和困难,是远远大于公众直接所见的。围绕您提到的这些难题,研究组主要有哪些重要成果?
郝模:9年系列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包括3项理论创新和5项技术突破,填补了亟待解决的10大理论和实践的空白。3项理论创新包括:精确界定了公共健康,准确厘清了公共健康体系,确立了适宜体系的具体定位及权重;5项技术突破包括:构建了适宜体系的定量标准,确认了公共健康任务及其关注程度,形成了系统评价公共健康体系的思路、步骤和方法技术,明晰了定量分析建设适宜体系的突破口及发展策略的方法学体系,构建了建设适宜体系可行性的预测模型。其中,确立的适宜体系的具体定位首次为健康国家(地区)的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提供了“何为强大”的定性标准;构建的适宜体系的定量标准为健康国家(地区)的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提供了“何为强大”的定量标准;形成的系统评价公共健康体系的思路、步骤和方法技术,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地区)体系的概况、优势与不足等。
基于系统研究的成果,我们能够发布不同国家(地区)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系列排行榜。除了刚刚已经发布的榜单之外,还有《苏浙皖40个城市和上海16个区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系列排行榜》《10个代表性国家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系列排行榜》《10个代表性全球城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系列排行榜》会择期发布。
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的事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今年的榜单公布之后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有句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还是想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今年的榜单,通过台面上的这些数据,我们能洞见哪些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郝模:从2022年省级行政区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中,以上海为例,它在6个领域综合评分是803.9分,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均处于第一;但上海也有不足,目前距离标杆仍有20%的差距,精神健康和突发应急领域仍需关注。以上海目前的状况,其发展目标应是对标标杆、对标国际城市。根据这个排行榜,全国其他地区亦可选取与自身相对应的参照对象。
再纵观全国的公共健康治理能力,2002-2022年期间总体进步神速,各区域提升至少200%,其中西部、中部更为明显,分别增长283.1%、259.4%,东北和东部分别增长211.3%和201.4%。尤其是西部地区20年间呈现追赶趋势,其2022年的治理能力评分为633.5分,已相当于东部地区2017年的水平(634.2分);若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经5年即可达到中部地区的水平。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健康体系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发展一路向好。但是我们知道没有尽善尽美事情,公共健康体系的发展也还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明确优势和短板,还要请您进行解析。
郝模:我国的公共健康体系在过去20余年发展中积累了一系列的优势,但仍需明确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改进。以全国为例,存在三方面的不均衡:第一,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评分最高(710.1分),东北地区最低(594.6分),需重点关注。
第二,领域间发展不均衡。突发应急领域的治理能力评分最高(824.5分),慢性病防制领域最低(439.9分)。
第三,要素间发展不均衡。社会环境支撑的评分最高(813.9分),而管理运行机制(524.2分)和资源配置要素(525.5分)需重点关注。当然,地区之间的发展态势又有着不同之处,不能只从整体看问题,还要逐一分析,逐个击破。
用好数据,针对提升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有了问题就要寻找解决方案,您认为公共健康体系的发展下一步应该做哪些努力?
郝模:我们以上海公共健康体系问题为例,在明确上海公共健康体系问题清单的基础上,从重要性、严重性及可解决性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优先顺序排序,研究组明确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日常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弱”。在日常工作中,总体能协调的是业务部门(协调程度100.0%),对关键支撑部门(协调程度25.0%)和其他部门(协调程度15.4%)的统筹协调能力严重不足。
进一步分析发现,日常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弱的根源在于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在各类部门中,业务部门的职责相对清晰(明确程度75%),而关键支撑部门(明确程度25.0%)和其他部门(明确程度15.4%)的职责基本不清晰,容易造成部门间相互推诿、工作任务无法考核和有效推进,造成了日常工作中统筹协调能力弱。
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就是在明确关键问题及其根源的前提下,找到针对根源的治本策略。
仍以上海为例,在政府高度重视的基础上,若以“明晰各方职责,确保各司其职”为突破口,形成针对根源的治本策略,同时伴随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够推动上海建成全球城市典范。依据上海的经济地位以及治理经验,有理由相信其公共健康体系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在政府对“健康”高度重视下,各方职责清晰可考、落实到位,带动社会各方协同的价值趋向、人财物优先配置落实到位、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到位、管理运行机制有效运转和公共健康服务公平且可及,进而推动上海建成适宜公共健康体系。
当然,上海的经济、公共健康体系等发展站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各地区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多参考、多交流、多总结,推动公共健康体系整体向上发展,实现“强大”。
追求适宜,构建强大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研究组的工作还将长远地进行下去,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成果与我们见面。对于公共健康体系建设,请您再做一点分享。
郝模:研究组已为如何“强大”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路径:即在明确体系现状地位、优势短板基础上,确认体系的关键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找针对根源的治本策略,从而推动体系尽快弥补短板、走向“强大”。我国的公共健康体系不应妄自菲薄,应充分发挥优势,同时仍需砥砺前行,着力弥补短板,实现“强大”的目标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刘婉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