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赶考路” 奋进新征程
近日,我参加了“重走‘赶考路’、奋进新征程”党日活动。走进颐和园益寿堂,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感触颇深。
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在颐和园益寿堂,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并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同他们诚恳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问题,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书写了进京“赶考”的重要一笔。时光荏苒,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保持历史耐心,坚定必胜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不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向前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医疗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自医疗保障部门成立以来,组织实施了药品集中采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基金统筹层次、制定待遇清单、打击欺诈骗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等工作,使得我国医保制度改革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乘风破浪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明确“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对今后医保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医疗保障安全网。自1994年“两江试点”开始,医保制度的改革发展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2000年以医保为主推进“三医联动”,2001年90%以上的地区实施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2007年先后开展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快速覆盖多数地区和城乡居民,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2015年全民医保基本实现,覆盖人数超过95%。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维护广大参保人权益。
又踏层峰绝顶,更扬云帆立潮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慈善事业等部分组成。医疗保障与每一个领域都紧密关联,是贯穿生命全过程、全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涉及主体类别最多、社会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医疗领域具有显著特征。一方面,全民医保下人民群众对健康医疗需求普遍存在美好愿望:人人享有制度安排,保障有力且机制公平,获得可靠有价值的,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保领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同制度、城乡和地区存在待遇保障差异,人民群众得不到均衡、充分、有效的医疗服务,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尚需提高。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医保部门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基本职责,既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把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切实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法治建设,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任务和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
时至今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付出更为巨大、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新时代新征程,我将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医保人的使命担当。
作者 | 余丞臻 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财法规司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张宸轩 何作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