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转化价值正在浮现
干细胞治疗的本质就是为损伤的器官提供种子细胞,提高人体修复能力,改善局部微环境,加速组织愈合。很多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今后都有望通过干细胞治疗得到解决。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慢阻肺等疾病的研究报道众多,良好的治疗效果备受患者关注。
干细胞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部的一种炎症过程,其直接后果是严重的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和死腔增加。临床病理学方面包括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严重炎性损伤、表面活性物质耗竭和充气肺组织的丧失。此外,ARDS致死率高,也是许多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
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助于抵抗细胞因子风暴,通过静脉输注给药,进入人体后,MSCs会迁移至损伤组织部位,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维持受损细胞的存活,这将可能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重度ARDS患者的生存率。
美国Mesoblast公司公布了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remestemcel-L)的首批治疗数据:在2020年3月至4月期间,12例伴有中度/重度ARDS、呼吸机依赖的COVID-19患者接受了remestemcel-L治疗,其中10例患者存活,即存活率为83%(10/12)。
我国王福生院士团队主持的重症COVID-19患者MSC治疗临床试验(这也是MSC治疗重症COVID-19最大的、最长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共有100名COVID-19重症患者接受了MSC治疗,随访两年)显示: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重症COVID-19并发ARDS的部分患者显示出一些临床指标的潜在获益。而且该临床试验在接受治疗的严重COVID-19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受试患者中有一名妇女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婴儿。
0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炎症因子参与的气道异质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较为广泛认同的发病机制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黏液过量分泌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喘息、气促等,反复发作,且缠绵难愈。
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致力于改善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哮喘。而MSC不仅能在趋化因子或炎症因子等作用下“归巢”富集至病损部位定向分化并促进组织修复或再生,而且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有望从根本上控制哮喘发生。
近日,国际期刊《Current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干细胞研究与治疗》刊登了全球首例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疗哮喘的临床病例报告,一名有长期哮喘病史的68岁男性接受了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的急救吸入装置和喷雾器的用量分别下降了90%和70%,并且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这种情况继续得到改善。
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气道、肺组织和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吸烟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卷烟烟雾可通过诱导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进而引起肺组织结构破坏、功能受损。
由于慢阻肺的特点是肺组织损害和气道结构破坏,使用干细胞治疗以促进肺组织再生和重塑气道,维持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稳定,从而恢复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Harrell 等研究发现,接受胎盘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慢阻肺问卷评分下降,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影像 CT 检查也证实,患者肺肺气肿变化显著改善,且所有患者中均未报告任何相关的不良反应。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 诸如以上介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通常均以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上皮细胞受损以及气道重塑和肺组织纤维化等为特征。虽然在急性期, 肺组织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 但随着病程的反复迁延, 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都会发生气道重构、肺组织结构破坏或纤维化, 导致肺功能损害。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气道和肺上皮细胞破坏性修复和肺纤维化逆转并无显著作用。
目前发现MSC具有抗炎、改善肺气肿, 抗细胞凋亡, 以及一定的上皮修复作用。随着MSC的潜在治疗作用正在不断地被探索和发现,,MSC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正慢慢从实验室步向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