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李启诚教授:B-ALL Allo-HSCT后复发怎样治疗,台湾地区移植概况如何?

2023-08-30 13:43   博医荟

从生存情况上来看,非亲缘者群体的OS似乎较同胞相合供者的OS更理想。台湾地区半相合供者HSCT仍在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中。

前言

8月19日,由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承办的“高博医学论坛·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大会邀请血液学科领域近60位专家,深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等血液病治疗手段,聚焦TCRαβ-T体外细胞清除造血干细胞移植(TDH)、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管理等话题,共话血液病诊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新趋势。

本次大会上,台湾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理事长、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启诚教授带来了题为《B-ALL Allo-HSCT后复发的治疗进展及台湾移植概况》的主题报告,博医荟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李启诚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复发后治疗选择的文献综述、治疗成功的台湾病例、2023年台湾HSCT的最新情况。

HSCT后复发,怎么选治疗方式?

大型临床试验显示ALL复发后预后极差,MRC UKALL2/ ECOG2993研究提示ALL患者首次复发后5年总生存(OS)率仅为7%,在>50岁的群体当中5年OS率更不容乐观,仅为3%[1]。LALA-94研究同样证实了ALL患者复发后的生存困境[2]。

47001693352254809

图1 ALL患者复发后生存状况

随着创新药物的研发与进展,B-ALL复发后有了更多治疗选择。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是首个双特异性T细胞单链(BiTE)抗体,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B-ALL细胞表面的CD19和T细胞表面的CD3,激活内源性T细胞,导致CD19阳性的ALL肿瘤细胞定向裂解,从而达到治疗ALL的目的。李启诚教授介绍道:“我更愿意称之为医学界的物理治疗。”

在贝林妥欧单抗的注册试验中,入组患者中有34%既往接受过Allo-HSCT治疗。疗效数据显示:接受2个周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完全缓解/完全血液学缓解(CR/CRh)为43%。CR/CRh后40%的患者接受了桥接Allo-HSCT治疗[3]。

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是一种靶向CD22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靶向识别CD22阳性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一个连接体携带两个刺孢霉素,进入白血病细胞后,通过破坏细胞核内DNA而导致细胞凋亡,清除白血病细胞。奥加伊妥珠单抗的优点是不需要依赖体内的T细胞,就可以清除肿瘤细胞。

INO-VATE研究结果显示:意向性治疗(ITT)人群奥加伊妥珠单抗组和标准化疗组的CR/CRi(形态学完全缓解而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率分别为:81% VS 29%,P<0.001;从亚组数据来看,骨髓母细胞<50%的患者中CR/CRi率高达86.7%,≥50%的患者中也达到了77.9%的CR/CRi率[4]。

43851693352255001

图2 贝林妥欧单抗和奥加伊妥珠单抗临床试验数据[5]

此外,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传统方法,但其可能会引起输注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作和骨髓抑制。预防性DLI和微小残留病(MRD)导向治疗可能减少显性复发。然而,一旦ALL复发,DLI通常不成功,长期无病生存率仅在0%~13%之间(在台湾成功罕见)。

CAR-T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细胞在体外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使其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这些细胞输回病人体内,达到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效果。采用Tisagenlecleucel疗法的ELIANA关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展现了具有前景的疗效[6]。而靶向CD19的CAR-T疗法则证实了其在R/R B-ALL成人患者中的疗效[7]。

台湾地区真实世界病例怎么治?

随后,李启诚教授介绍了3个经典的病例。第一个病例为确诊为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B ALL)的年轻女性患者,接受HSCT治疗后于2019年复发,随即接受了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并达到CR。由于当时台湾无法开展CAR-T治疗,该患者遂至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进行CAR-T治疗,目前仍为缓解状态,已经回归正常生活。

第二个病例为52岁的pre-B-ALL男性患者,在HSCT治疗复发后,接受了贝林妥欧单抗以及DLI治疗,达到了CR。鉴于上一个患者的治疗成功,该患者也来到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进行CAR-T治疗,治疗后同样恢复了正常生活,从2019年幸存至今。

基于这两个成功病例,李启诚教授在Blood Cell Therapy期刊上发表了1篇病例报告,题为《Post-HSCT relapsed precursor B-cell ALL successfully salvaged by BiTE followed by consolidation CAR-T cell therapy: A report of two cases》(BiTE联合CAR-T细胞巩固治疗成功挽救HSCT后复发pre-B-ALL病例报告)。

第三个是慈济医院首例CAR-T治疗病例,53岁的Burkitt淋巴瘤男性患者。在理想时间点接受了Allo-HSCT,无任何排斥现象,但近5年后全面性复发,出现巨大肿块,再度化疗无效,给予最新靶向药物以及放疗。后该患者在理想时间点采集了T细胞,并接受了CAR-T治疗,目前已回归正常生活。

李启诚教授对CAR-T疗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CAR-T用于HSCT后复发急性期ALL的适应证已经比较确切,作为新诊断ALL的一线治疗方案仍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证实,在MRD+状态下应选择CAR-T。

CAR-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的理念来源于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目前该理念已经被全球接受。

如果二代测序(NGS)MRD为阳性,可以考虑在CAR-T治疗后进行二次Allo-HSCT。

李启诚教授指出,T细胞是会随着不同阶段老化的,因此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T细胞选择也十分重要。台湾地区对恢复、保护和增强T细胞功能也有一套治疗理念——当血液恶性肿瘤复发时,尽可能选择非化疗的靶向治疗,以达到不伤害T细胞并恢复T细胞功能的目的。随后,基因编辑以产生CAR-T细胞。为了治疗和预防进一步复发,可考虑辅助治疗。

近年来,台湾地区HSCT有哪些发展?

最后,李启诚教授介绍了台湾地区近年来的HSCT情况。1983~2022年的40年间,台湾地区HSCT病例数已经超过1万例。从年龄分布来看,2009~2022年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中≥61岁者达到17.4%。

6851693352255276

图3 台湾地区1983~2022年HSCT累计数量

从HSCT供者类型来看,非亲缘供者(UD)的比例为45%,同胞相合供者为36%,亲缘半相合供者比例为19%。从生存情况上来看,非亲缘者群体的OS似乎较同胞相合供者的OS更理想。台湾地区半相合供者HSCT仍在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中。

参考文献:

[1]Fielding. Blood. 2007;109:944.

[2]Tavernier. Leukemia. 2007;21:1907.

[3]Topp MS, et al. Lancet Oncol. 2015;16:57-66. 

[4]Kantarjian H, et al. NEJM 2016;375:740-753

[5]Varadarajan I, et al.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2023;16:1-1

[6]NEJM, 2018; 378: 439-48.

[7]NEJM, 2018; 378: 449-59.

专家介绍

19301693352255371

李啟誠

台灣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 理事長

台灣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 理事長

台灣花蓮慈濟醫院 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 主任

台灣花蓮慈濟醫院 國際醫學中心 主任

编辑 | 玉酱 

审核 | 李啟誠

排版 | 微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HSCT,李启诚,移植,血液,靶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