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拔针,先拔动脉还是静脉,哪种方式更好呢?
内瘘拔针
确定开启学习模式吗?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存活,正确保护血管,除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外,透析结束后的拔针止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文章首发于2021年9月
01熟悉的推荐顺序
1、 2010SOP:推荐先拔动脉,后拔静脉
2、2021SOP:推荐先拔动脉,后拔静脉,与2010版SOP保持一致。
3、丁炎明主编《肾病内科护理工作指南》:未建议拔针顺序
4、左力主编《血液净化手册》:先拔动脉,后拔静脉
上面被称为传统拔针顺序,根据研究[1]得知,传统的先动脉后静脉的拔针顺序,由于在拔出动脉针时,静脉针回流尚通畅,而在拔出静脉针按压穿刺点时,因血液回流阻力突然增大,若静脉穿刺点所受压迫力大于动脉穿刺点,必将引起止血带效应,肢体静脉回流受到阻碍,血管扩张充盈,一旦动脉穿刺点位置压力过高,血液即会从穿刺处外渗并形成血肿。
02先拔静脉再把动脉,是不是更好?
张庆来[2]建议,内瘘拔针顺序为先静脉后动脉,其选择了规律透析超过3个月的透析患者,对于下机后拔针顺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先拔静脉穿刺针优于先把动脉针,具体表现如下:
1、止血按压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先拔动脉穿刺针的,分析其原因为:
(1)对于动静脉内瘘波动比较强容易出血的患者,先拔静脉端的穿刺针,因为静脉端相对于动脉端更容易固定止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关注动静脉内瘘,避免出血。
(2)对于曾经先拔动脉端穿刺针而出现出血情况的患者,强烈要求先拔静脉端穿刺针,担心再次出血。
(3)患者主动向拔针护士提出要求,认为先拔静脉端穿刺针后,方便自己按压动静脉内瘘,掌握动静脉内瘘搏动情况,减 少出血机会。
(4)工作人员在给透析患者拔针时也发现先拔静脉端穿刺针,能更好地预防动静脉内瘘出血,操作顺畅。
(5)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先拔动脉端穿刺针后,按压力度不均匀,容易导致渗血,再拔静脉端穿刺针时,远端加压反倒引起动脉再次出血,再次按压动脉进行止血,工作繁琐,重复操作。
2、在皮下血肿 、渗血发生率方面,先拔静脉穿刺针的发生率低于先拔动脉穿刺针的。
3、两种不同的拔针顺序均可有效地使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穿刺点止血,但先拔静脉穿刺针者较先拔动脉穿刺针者引起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能与两种拔针顺序对手臂血液循环所产生的先后顺序影响不同有关 。截流原理,先把远端低血流量的静脉针拔出按压止血后,再针对高流量的内瘘动脉针拔出按压止血,按压止血一步到位,避免发生渗血和皮下血肿。
【新瘘】丁青[3]研究证明,此方法“先静脉后动脉”同样适用于3个月以内的新瘘。
编后语:因患者个体因素穿刺难度不同,穿刺结局不同,拔针顺序也各有差别,但总原则是一样的,造福肾友,方便临床,其中上面文献研究也很有借鉴意义,供老师参考吧,但从原理上分析,貌似先静脉更胜一筹,自己试试看吧。
参考
[1]徐庭洪.纱布卷指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出血中的应用.2017 [2]张庆来.两种拔针顺序对透析后动静脉内瘘出血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3]丁青.先静脉后动脉拔针顺序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内瘘出血的影响.浙江医学.2018 [4]血液净化技术标准规程2010 [5]血液净化技术标准规程2021版 [7]丁炎明.肾病内科护理工作指南
以上不作为医学建议,具体事宜还需要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仅供交流学习!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