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闻速递 | 阿哌沙班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出现的动脉事件
iCardioOncology
01研究背景
最近一项针对新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VT)的癌症患者的介入研究中发现,使用阿哌沙班治疗期间动脉血栓形成事件(AT)的发生风险很高。由于目前缺少对癌症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其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2023年5月17日,Thrombosis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旨在描述研究期间中记录的AT的特征,并明确与其相关的临床因素和生物学指标。
02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单组多中心干预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来自挪威9个地点的29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癌症并伴有任一类型的VT。前6个月,所有患者接受阿哌沙班5mg,每日两次。需要接受进一步二级预防的患者接受阿哌沙班2.5 mg,每日两次,持续30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通过比值比(OR)评估临床危险因素和伴随用药,采用非参数检验评估生物指标。
03研究结果
1.人群基线特征:
临床特征列于表1。共有2.7%的人有缺血性卒中病史,3.3%的人有心肌梗死病史。纳入的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D—二聚体的中位数水平为2.4。
表1 基线 特征
2.对于AT的描述:
在36个月的试验期间,16名患者出现AT。4例患者死于AT,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缺血性脑卒中,1例卵巢癌患者死于肠缺血。
表2 16例AT的描述
3.与ATE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AT与BMI<25、既往VT、卵巢癌和胰腺癌相关(表3)。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糖尿病、抗激素治疗、实体瘤转移、吸烟和房颤与AT无关。
表3 单因素分析评估AT的危险因素
4.胰腺癌与AT:
胰腺癌患者中A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癌症(图1)。在全剂量阿哌沙班治疗的前6个月,25例(28%,95% CI 12-49)胰腺癌患者中有7例发生AT在全剂量阿哌沙班治疗的前6个月表现为缺血性卒中。6个月内,胰腺癌患者累积AT发生率为36% (95%CI: 18.6-62.1),而其他癌症的AT发生率为0.8% (95%CI: 0.2-3.1)。36个月内,胰腺癌患者的AT累积发病率为36% (95%CI: 19-62),而其他癌症的累积发病率为9% (95%CI: 4.0-19)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的治疗后,25名胰腺癌患者中有10名继续试验。
图1 胰腺癌与AT
绿线代表胰腺癌,黑线代表所有其他癌症。虚线标志着阿哌沙班从全剂量到低剂量的过渡
5.与AT有关的生物学指标:
在评估与AT相关的基线生物学指标中,AT患者的基线白细胞计数高于未患AT的患者,见表4。
表4 患和未患AT的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对比
6.AT与伴随用药:
对既往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进行调整后发现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抗炎药也分别与AT相关。吉西他滨与AT相关,但在针对胰腺癌进行调整后则无关。糖皮质激素与AT无关。19例患者使用贝伐单抗,但没有发生AT。有38名患者在试验期间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其中有1例出现了表现为血尿的大出血。38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CRNMB),3例在全剂量期间,1例在低剂量期间。这些出血都与手术无关。
表5 通过多变量分析评估伴随用药和AT的风险
04研究结论
阿哌沙班治疗VT的癌症患者中,AT和胰腺癌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卵巢癌、低BMI、既往VT、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治疗和高基线白细胞计数也与AT相关。同时,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癌症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预测指标。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AT在高风险癌症患者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1] T.-L. Larsen, M. Svalastoga, J. Brekke, et al., Arterial events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pixaban for venous thrombosis, Thrombosis Research (2023).
图文排版:三度医学 Wally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联系本站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