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误诊的乳腺结节,你诊断对了吗?
来源:综合整理自超声
叮当医学超声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小超人
女 49岁 乳腺结节,意外发现,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未见明显血流。
但是4个月后
@yangliuqingxue
第一张图片:低回声肿物,边界较清,可见浅切迹,可见毛刺,内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略增强。
第二张图片:肿物明显变大,内回声不均匀,中央可见不规则囊性液化区。
初步诊断:乳腺癌?髓样癌?
@麦寇帅
第一个图边界是算清楚,但是边缘有细小的毛刺状啊,后方胸肌似乎有侵及,肿块纵横比接近1,年龄超过四十,至少分类4b进行穿刺活检。猜想楼主看到后方回声增强,所以诊断干扰比较大。我认为乳腺实性肿块的后方回声增强和无改变不能提示良恶性后方衰减有一定的恶性提示作用(仍然要视情况而定)乳腺内部血流有无和丰富程度以及是否是高阻力型频谱也意义不太大。
对于乳腺肿块还是主要考虑内部回声、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等等……最好是进行BI-RADS分类管理。以上仅供参考。
因为患者量太大,每天不可能按时下班,第一幅图仔细看看确实不应该放过去,BI-RADS我们科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只是这个下了一个3级。这种病理类型容易囊性变,再放一张图,一样的病理。
病理:
这例乳腺结节是乳腺粘液腺癌,病理切片可见粘液湖,容易发生液化,一般边界较清,后方回声增强。
乳腺粘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又称粘液样癌或胶样癌,临床少见,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6%,因乳腺癌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近半数呈膨胀性生长,致使肿块在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癌肿富含粘液,大量胶样物被纤维分隔,致使肿块内部回声多杂乱不均,部分近似无回声区。肿块后方无衰减或者回声增强,是由于肿块内所含的纤维组织少所致。
乳腺黏液腺癌也称黏液样癌或胶样癌,是原发于乳腺的一种很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3%。乳腺黏液腺癌通常生长缓慢,转移较少见。多数黏液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发现可以推动的乳腺包块,触诊为软至中等硬度。临床诊断中,黏液腺癌常因超声影像不典型而容易导致误诊。
病理特征及分型:粘液癌可分为在单纯型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
根据Rasmussen的标准,黏液腺癌内有25%以上的实质区漂浮在丰富的细胞外黏液内,黏液至少占整个肿瘤的1/3,如果肿瘤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并且黏液腺癌成分占1/3 以上称为混合型黏液腺癌。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表现为大量细胞外黏液中漂浮有实性团状、条索状、腺管状、筛状等结构癌组织灶,癌细胞大小相似,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典型黏液腺癌具有凝胶样外观,似胶冻状,伴有突出的、清楚的边界,可推动;肿瘤缺乏真正的包膜;一般认为囊性变在体积较大的病例出现。
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或边缘不局限等一些典型的恶性征象,不易与浸润性导管癌或浸润性小叶癌等鉴别。大部分乳腺黏液腺癌表现为肿瘤后方的回声增强,这与多数良性肿瘤的后方回声相同,因此也容易被误诊;但混合型黏液腺癌与单纯型黏液腺癌相比,较多表现为肿瘤后方的回声衰减,这也是不同类型黏液腺癌的差别之一。
在肿瘤内部血管性方面,虽然混合型黏液腺癌更多表现为丰富血供(Adler 3 级)。
由于黏液癌的预后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因此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乳腺黏液癌发病率较低,临床上病程较长,癌灶多发生在乳腺的周边部位,且内部含有一定的黏液,边界清晰,故触诊时常因其境界清楚、有韧质感而被归为良性病变或被忽视,尤其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更易误诊为良性病变。
早期的乳腺黏液癌采用手术切除术及辅助化疗,预后较好,特别是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特别是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预后明显好于混合型,混合型的预后更取决于非黏液腺癌成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