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维两次删除管线ADC热度“不降反增”倒逼上游工艺优化创新
作者 | 屈露
编辑 | 刘阳 九一
日前,艾伯维在更新其产品线网页时,删除了2条ADC管线,包括ABBV-011和与辉瑞合作的ABBV-647。这是艾伯维今年第二次舍弃ADC管线了,在4月27日,艾伯维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中曾表示,将终止TNFα ADC ABBV-154项目的开发计划。
(资料来源:艾伯维官网记录(目前已删除)、药时代)
尽管如此,今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加入到ADC药物赛道中。药明生物日前宣布拟分拆药明合联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药明合联是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成立的合资公司,专注于提供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端到端CRDMO服务,药明的加入可以说是为火热的ADC赛道再添了一把柴。
我国已有8款ADC药物获批上市
据药融云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3月全球已有16款ADC药物获批上市,II期至III期产品梯队分布,还有大量处于I期阶段的候选药物;其中,在我国已有8款ADC药物获批上市。
今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的有3款。分别是罗氏的Polatuzumab Vedotin(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Trastuzumab Deruxtecan和 ADC Therapeutics/瓴路药业的loncastuximab tesirine。
(图片中信息来源: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药融云等公开资料整理)
1、Polivy(Polatuzumab Vedotin)由罗氏研发2019年6月11日首次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2023年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优罗华,两种适应症分别为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以及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成人患者。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罗氏对外宣称,1月用于初治DLBCL患者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全球III期POLARIX研究,主要是想比较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Pola-R-CHP方案(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方案在初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由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研发。Enhertu于2019年12月在日本首次获批上市,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两种及以上含抗HER2药物方案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2023年3月24日,Enhertu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Zynlonta(loncastuximab tesirine)由ADC Therapeutics/瓴路药业研发。2023年7月13日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全球第一个CD19靶向ADC药物。用于治疗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系统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起源于低级别淋巴瘤和高级别细胞淋巴瘤的DLBCL。
今年6款ADC产品进入III期,研发势头攀升
此外,今年还有6款ADC产品进入了III期阶段。
(图中信息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1、MRG002(乐普生物)
2023年1月29日,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最新公示,乐普生物子公司美雅珂生物启动了一项注射用MRG002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3期临床研究,MRG002是美雅珂生物开发的一款创新性HER2靶向ADC药物。
(图片来源: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2、FS-1502 (复星医药/Iksuda Therapeutics/LCB)
FS-1502的III期临床研究由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启动。临床前结果表明,FS-1502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图片来源: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据悉,该新药为公司自Legochem Biosciences, Inc.许可引进,并后续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定点抗体偶联药物,拟主要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或晚期恶性实体瘤的治疗。
3、A166(科伦博泰)
(图片来源: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2023年6月15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公示,科伦博泰登记了一项注射用A166对比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
4、DP303C(石药集团)
2023年6月12日,石药集团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性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DP303c(SYA1501)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三线及以上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DP303C(SYA1501)是由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开发的ADC药物,由一个对HER2有高度选择性的抗体和细胞毒素MMAE偶联而成。
(截图来源:药融云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
5、Dato-DXd(第一三共/阿斯利康)
7月3日,第一三共/阿斯利康共同宣布,在研TROP2 ADC 德达博妥单抗(Dato-DXd)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TROPION-Lung01 III期临床试验达到PFS主要终点。
(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官网)
结果显示,研究达到PFS主要终点,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而OS主要终点当前尚未成熟,不过在中期分析中已观察到有利于 Dato-DXd 的趋势。在安全性方面,Dato-DXd的安全性与此前临床试验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间质性肺病(ILD)多数为低分事件。
6、SKB264(科伦博泰/默沙东)
(图片来源:港交所)
8月13日科伦博泰生物在港交所公告,核心产品SKB264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SKB264是一款新型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目前研究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和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ADC药物需求端与研发端,倒逼对应上游工艺优化
作为一种创新药物(疗法),ADC药物的制造与临床需求倒逼上游服务商要不断优化、创新生产工艺。目前,ADC最大的痛点是如何降低可能致命的全身毒性,无论是在临床实验阶段,还是生产阶段,整个工艺流至关重要。
ADC药物是一种将抗体和负载通过连接子结合起来的复杂分子,具有比单抗更复杂的结构和更特殊的质量属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技术和工艺,制造难度很高。目前,ADC药物的工艺开发难点包括关键原材料(如单抗、连接子、小分子药物等)的质量评价、偶联反应过程、对终端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理解和检测,以及化学链制造工艺等等方面。
例如,在ADC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加入升高的溶剂水平以使药物溶解,而溶剂提供的疏水环境给ADC药物带来产物(聚集物和片段),因此,如何将残留溶剂去除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去除副反应带来的聚合物和片段,也成为ADC制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难点之一。
诸如上述ADC生产制造工艺的难点不一而足。在ADC制造工艺研发中需要从起始原料纯化控制、制备方法、洗脱剂的更换等等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
未来,我们期待在ADC药物的临床试验与大规模商业化的过程中,CDMO公司以及生物制药上游耗材、工艺企业等源头端,可以与研发端协同攻克ADC从研发到生产的各项难点,为患者带来福音。
*ADC生产工艺部分资料来源:博药公众号、网易等
封面图片来源:MewXAI创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