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肛瘘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2023-08-29 10:41

主要是手术治疗,目标是消除肛瘘内口和上皮化的瘘管,最大限度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女超人

肛瘘为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80%-90%的肛瘘为肛周脓肿遗留的上皮化瘘管或慢性感染病灶,少部分因克罗恩病、特殊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年龄段相对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肛瘘(anal fistula):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的异常感染性瘘管,瘘管内壁为腺上皮组织或肉芽组织。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分类:

1、按瘘管位置分类:以外括约肌深部位置分为低位、高位肛瘘。以瘘口管道多少分为单纯性、复杂性肛瘘。

2、Parks肛瘘分类法:

①括约肌间瘘: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内外括约肌间平面到肛周皮肤,部分支管可沿括约肌间平面延伸。

②经括约肌瘘: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瘘管高低决定其累及括约肌的程度。

③括约肌上瘘:主瘘管经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括约肌间平面向上越过耻骨直肠肌,而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到皮肤。

④括约肌外瘘:内口位于肛提肌平面的上方,瘘管穿过肠壁及外括约肌深部,然后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部分为肛周脓肿遗留的上皮化瘘管或慢性感染病灶,其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因外口生长较快,常假性愈合,导致反复破溃形成多个瘘口。

少部分因克罗恩病、特殊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引起,约占10%。

临床表现:

以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瘘管可有粪便及气体排出。分泌物反复刺激可致皮肤潮湿、瘙痒,可形成湿疹。

外口数量、位置与肛瘘复杂程度一般规律: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

Goodsall规律:在肛门中间划一横线。

患者男性,24岁,肛瘘3年余。

超声检查:(膀胱截石位)于肛周11点位置皮下软组织层内探及一条状低回声区,向内下延伸,深面呈“V”形与直肠相通,CDFI: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膀胱截石位)肛周11点位置皮下软组织层内条状低回声区,符合肛瘘声像。

67491693263998433

63031693263998571

351693263998706

治疗:

主要是手术治疗,目标是消除肛瘘内口和上皮化的瘘管,最大限度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术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与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主要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肛瘘栓技术、纤维蛋白胶技术、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技术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肛瘘,超声,诊断,创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