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河西院区】跟诊手记 | 吴锦丹:不放过糖尿病患者的“小事”

2023-08-26 14:13   南京市第一医院

吴锦丹让卉卉继续定期检查血糖、尿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少糖、少盐和低脂食品,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

糖尿病是全球高发慢性病中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4亿。

在我院河西院区内分泌代谢科吴锦丹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前来就诊的多数是糖尿病患者。除了查看血糖数据,吴锦丹会将大部分问诊时间放在询问患者的生活细节上,比如睡得好不好、心情怎么样、最近记性如何等等。

6961693007299136

这些在患者看起来都是和糖尿病毫不相干的“小事”,但实际上,小事的背后隐藏的往往却是大问题,控糖,更要“强心”。

餐后两小时7.7nmol/L,检查报告单上显示的血糖值说明李先生最近控糖做的还不错。但吴锦丹细心地发现,李先生听到她的肯定时并没有多高兴,脸色也不太好看,这是怎么回事?

“最近睡眠还好吗?”吴锦丹问道。听到医生问睡眠情况,李先生就叹了口气,“不好,很不好。”李先生说,从患糖尿病后不久,他就觉得睡眠质量渐渐变差,入睡困难,容易早醒,最近一段时间还多梦,每天都感觉头晕乏力。

47181693007299342

吴锦丹又问李先生情绪有没有低落的感觉?李先生回答,情绪倒没有低落,只是近来容易发火。“芝麻点大的事,我就会放大好多倍,然后就控制不住地发脾气。这股气不发出来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但是发出来后,平静了,自己都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不知道为什么发那么大火。”

吴锦丹告诉李先生,他这种情况是糖尿病引起的焦虑。李先生一脸不可置信,他还以为自己到“更年期”了。

12021693007299435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抑郁?吴锦丹向李先生解释道,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将是一场和病魔的终生战斗。患者在血糖升高、长期用药及并发症风险的阴影下生活,很容易烦闷抑郁,形成忧郁压抑等不良心理,这种不良情绪反过来也会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和抑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34161693007299575

为帮助糖尿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从2015年就成立了糖尿病心理亚专科,2021年吴锦丹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取得了心理治疗师的资格证书,2022年科里开设糖尿病心理专病门诊。吴锦丹提醒糖友们,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背痛、胸闷等各种躯体疼痛或失眠早醒,特别容易疲劳,而查不出任何原因,就有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类型,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这个并发症特别容易忽视

80多岁的姜奶奶独自一人来看病。前一天她也来了,看诊的医生给她开了化验单,让她当天做好检查后第二天拿到报告找医生看。 

姜奶奶将手中的一叠单子递了过来。吴锦丹一看,都是未缴费的单子,说明姜奶奶昨天根本没有做检查。姜奶奶有点不好意思,连称自己年龄大了,昨天没听懂医生说了什么,就记得让第二天再来就诊。 28381693007299634

吴锦丹安抚姜奶奶说,没关系,一会重新开单子,缴费完了就立即去做。在开单子前,她要先问问姜奶奶血糖控制情况,都吃什么药,怎么吃的。 

结果这一问,就发现了问题。姜奶奶说,医生给开了药,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吃,就听小区里另一位糖友的话,每天早上两种药各吃一颗。而实际上应该早中晚三顿。姜奶奶说,之前医生说了服药方法,但她记不住,觉得都是糖尿病,和别人一样吃没问题。

79371693007299708

吴锦丹让姜奶奶先去做检查,给她详细地标注了各种检查的地点,都在同一楼层,很方便。半小时后,姜奶奶回来了。一问,费用缴了,小便过了,但是没有接,也没测血糖和抽血化验。 

看着姜奶奶一脸茫然的样子,吴锦丹心中有了数。姜奶奶这是认知功能障碍了。这和她的年龄有关,但也不排除糖尿病作祟。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当中,认知功能障碍常常被忽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治疗依从性低。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易发生血管性痴呆。 45141693007299773

吴锦丹提醒,如果糖友尤其是老年糖友,出现记忆力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扭头就忘了;分不清时间或地点,经常迷路或放错东西;计算力、判断力明显下降,以往熟悉的工作如今难以胜任;言语交流困难;不能准确辨认以往熟悉的东西;行为退缩,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改变等异常情况时,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给姜奶奶开了药方后,吴锦丹将服药方法明明白白写在纸上,让姜奶奶带回去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最好给孩子打个电话,让他们来陪你做检查。”吴锦丹叮嘱道。

被“偏爱”的小胖墩

12岁的卉卉和妈妈一起来复诊的。此前因为糖尿病,卉卉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糖友,当发现女儿经常口干且多饮多尿时,卉卉妈妈就觉得“糟了”。果然,身高1米64,体重67公斤的卉卉,经过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的BMI指数达到了24.9。

37991693007299900

卉卉妈说,糖尿病是家族遗传的,卉卉外婆也是糖尿病,一家三代都很胖。卉卉小时候就能吃,加上家中老人认为孩子能吃是福,也没有进行控制,从小到大都是“小胖墩”,尤其是腰腹部,她的腰围高达95厘米。

除了血糖高,卉卉还查出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好在经过检查,卉卉的胰岛功能尚可,这表示卉卉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来改善血糖情况。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后,这次复诊,卉卉的体重下降了一些,空腹血糖也从初诊时超过10nmol/L降为正常水平,糖化也在正常范围值内了。如果能够保持,卉卉以后就可以不用服药和打胰岛素。

50501693007300005

“以前儿童糖尿病患者大多为1型糖尿病,但现在儿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这些小患者大多是小胖墩。终究原因,与食品丰富、营养过剩和活动量减少有关。”吴锦丹表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肥胖,除了糖尿病外,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痛风、女孩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小胖墩们更容易出现性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带来性早熟、身材矮小等问题。

26581693007300110

吴锦丹让卉卉继续定期检查血糖、尿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少糖、少盐和低脂食品,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作为父母在做好榜样的同时,也要统一意见,“不要担心孩子吃得少,发育不好,要坚定支持孩子的减肥计划,尤其要‘搞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但是减肥可不能盲目照着网上流行的“生酮”“流断”以及各式各样的明星减肥法来,这些减肥方法并不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控制体重要通过合理制定每日饮食,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营养均衡。除了饮食外,建议孩子坚持运动,既能消耗掉多余热量,又可增强体质。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专家简介

吴锦丹

94561693007300226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行政副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内分泌学会常委、江苏省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基础医学与转化学组委员、南京糖尿病并发症研究会脑病分会副主委、江苏省糖尿病学会教育与血糖监测学组副组长。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及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

擅长糖尿病强化治疗及心理疾病诊治,对糖尿病、甲状腺、肥胖及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心理治疗师”考试,专家门诊同时开设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轻度认知障碍等心理疾病的评估和治疗。

素材 | 南京日报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章琛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糖尿病,吴锦丹,血糖,饮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