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医院:9个月突破500例脊柱微创机器人手术
文章来源: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订阅号;编辑:章雨晴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MedRobot
据MedRobot了解,近日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科目前已完成530例机器人辅助下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6岁。MedRobot转载公众号消息供读者参考。
新闻概要
自2022年11月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科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在机器人辅助下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医院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数量和难度的双重突破。 目前已完成530例机器人辅助下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6岁,医生将技术专长与智能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和灵活的机械手相结合,打造时间更短、损伤更小、精度更高的微创手术新模式,实现了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关键操作智能化,引领医院向智能医学新时代迈进,开启数字医疗新篇章。
病例分享
案例一:
来自安徽的“皮箱姐”娜娜,三年来腰疼和左下肢疼痛症状屡次反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行走时仅能依靠旅行箱的拉杆作为支撑,经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综合评估后,患者符合微创手术指征,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了微创孔镜手术,手术切口仅7毫米,术后效果显著,三年来的病痛得到了有效解决。
案例二:
年仅27岁的四川小伙子小刘,因外伤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长达14年之久,在当地进行过两次微创手术的治疗,症状依旧反复,缓解不明显,经评估后决定实施微创孔镜手术,术中当致压物被摘除,患者下肢感觉到了许久未有的轻松。
案例三:“幸福胖”的烦恼
45岁的尚女士,体重250斤,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十个月,在当地进行微创孔镜手术后无明显改善,来到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科。体重为治疗增加了极大的难度,经反复评估讨论,最终决定再次为患者进行微创孔镜手术,在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手术顺利圆满完成,术后患者摆脱助行器的辅助,自由行走。
展望未来
500例是个里程牌,未来中关村医院将持续探索医院服务模式,聚焦人民健康,更好地利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科技结合,不断“向前一步”,发挥智能医疗的“智”与“治”,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为医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脊柱微创科介绍
以微创高新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内镜下前后一期入路和择期前后入路治疗颈椎病;椎间孔镜技术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在椎间孔镜技术下腰椎膨胀式融合治疗各种类型腰椎退变性疾病;辅以多种手段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疾病;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