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系列故事四 | 多学科合作精准治疗才换来王先生来自不易的康复
我们将重获新生的患者比作一只蝴蝶,为此,我们开辟了“重生”系列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喜欢。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坚强的,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化为蝴蝶,重获新生,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像蝴蝶一样,破茧成蝶重获新生。
62岁的王先生(化名)在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右足部水肿,一开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慢慢的双腿都出现了水肿并日渐严重。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这个诊断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顿时落在了王先生和家属身上。当时,医院的普外科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结肠癌是可以切除的,但是由于除患结肠癌外还合并多种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心功能不全),王先生先后在一个半月期间辗转沪上六家知名三甲医院都未能进行手术治疗,且下肢水肿愈发严重。
明明患者手术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但奔波了一个半月却连治疗方案都没能定下来,家属此刻的心情可以想象,每一分钟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后来,王先生的亲戚曾因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住院体验感觉很好,于是介绍他来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找到丁罡教授求诊。丁罡教授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安排贾麟主任和江泓蝶医生立即为患者制定多学科诊疗计划。因为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心肺功能受损,贾麟主任和江泓蝶医生先给王先生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肺功能评估。王先生在入院时咳嗽喘息不适,存在肺部感染,双下肢重度水肿,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血液检测:白蛋白只有30g/L,血红蛋白也只有70g/L,并且血肌酐升高。肺功能检查: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心功能检查: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只有52%。患者此时身体状况真可谓是极度脆弱。
丁罡教授了解情况后,立即为患者安排了肾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麻醉科、普外科及内镜医生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周密的会诊及评估,最后制定了多系统治疗计划——先处理并发症再寻找手术机会。在经过2周的系统治疗后,王先生的肺部感染明显好转,血糖控制稳定,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双下肢水肿明显改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有所上升,左室射血分数(EF)也提高到68%。在身体情况得到一定的恢复后,王先生终于等来了手术机会。在普外科和麻醉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实施了手术,且在术后第二天便实现下地行走。非常幸运的是,王先生的结肠癌术后病理分期显示为早期,无需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
王先生术后经3个多月的康复目前恢复良好,他动情地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丁教授和团队医护人员给的,全家人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在门诊随访的时候,他和家属还特意带来了锦旗对丁罡教授及团队医护人员以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医患的彼此信任加团队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才能实现王先生来自不易的康复。我们衷心祝愿王先生和他的家人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关于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由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第11届“银蛇奖”获得者、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带领了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团队有全职肿瘤专科医护人员65人。团队现有20位医生,1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2位主任医师及7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0%。创建的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汇聚上海市三甲医院会诊肿瘤专家400余人。
肿瘤科主要开展包含肿瘤的预防、早筛、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康复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和康复。专注于难治性实体肿瘤、复发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在突破临床治疗难点方面卓有建树。
团队首创的“5H肿瘤服务模式”荣获2018年上海医疗服务品牌;建立的国内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服务,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查被批准为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创建中国高品质肿瘤服务创新平台,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2年度中国品牌专科”;2022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医生集团”;科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局课题共6项,期间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 15篇,参加各级大会交流30余次。
供稿:贾麟
编辑:沈楚凡
审核:蒲欣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