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科“掌门人”】张振玉:排“幽”解难,迈入精准医学新“镜”界
“我在老家医院做了7次幽门螺杆菌(HP)的灭杀,都没有根除。这次专程坐飞机到南京找张主任,终于解决了!”赵先生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他提到的“张主任”是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振玉。
从医近30年来张振玉接诊了无数像赵先生这样的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中大多数都是从外地,甚至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之所以能为这么多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排“幽”解难,是因为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设有幽门螺杆菌诊治中心,拥有齐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手段以及治疗药物,并建立了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
“每个患者体内HP的耐药性都不相同,经过个体HP培养耐药试验及基因检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杀菌方案。”张振玉介绍,我院消化内科实验室作为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全国示范中心,可开展13C呼气试验、HP抗体分型检测、粪便HP抗原、HP培养及药敏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进行HP精准个体化治疗。
我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60年,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常规开展胃肠镜检查,且开始尝试黏膜染色技术,并因此获得1978年原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自主研制的长江-1型纤维胃镜获同年获江苏省科技奖。多次受原江苏省卫生厅委托,举办消化专修班为全省培养消化内镜人才。目前科室设有门诊、消化内镜诊疗中心、2个消化内科病区,床位104张(本部院区床位67张、河西院区37张)。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科室已开展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所要求的所有项目及技术,另外对于少见肿瘤性疾病如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丰富的诊治能力。科室设有专病门诊和MDT团队,可开展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各种检查(包括小肠镜检查),进行多种生物制剂治疗,并开展多项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
“在前辈奠定的基础上,我们始终紧扣国内外消化科发展前沿,完善亚专科建设,拓展临床、基础研究,同时坚持‘百年树人’理念,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蓄力。”张振玉表示,消化科人才,最关键的是“动手能力”。“消化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对于手脑并用要求很高。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科更趋向于外科医生的培养要求。”
相比于传统外科,消化内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微创、痛苦小、无体表创面。消化内科医生借助小小的“内镜”探索越来越广阔的人体世界,从基础的胃肠镜检查到ESD、ERCP、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等。“我们现在要求年轻医生入科后就进入内镜室进行培训,早期培养镜感,挑选动手能力强的青年才俊进阶培训。通过‘手把手’‘帮带扶’的指导方式,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同时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内镜新技术,包括G-POEM、十二指肠粘膜消融术等。”
此外,科室也十分重视青年医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2018至2022年科室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9篇;科室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立项4项,获得2023年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项1项。
为了提高青年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科室定期举行“消化科特殊、疑难病例讨论”,并邀请感染性疾病科、血液内科、病理科等科室共同参与。“在平时临床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难病例,我都会要求大家记录下来,我们还会总结编辑成册,供年轻的医生们学习参考。”张振玉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青年医生汲取前人经验快速成长。 打破学科之间的沟通障碍并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程是一项关键挑战。每周,科室还会在线举行多家医院的讲座学习。“通过定期举行跨学科会议、培育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利用远程医疗和数字平台,可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优化MDT模式。”
MDT模式、精准医疗技术等给消化科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如今,科室在个性化治疗方法、非侵入性诊断工具(试剂盒研发)、药物验证等方面不断攻坚克难。
“科室在2001年就已取得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资格,至今已开展60余项临床药物试验,其中任组长单位项目9项。我们始终坚持为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探索更多可能,同时通过支持试剂盒开发寻找更无创、更便利、更精准的诊断工具。”张振玉说,在消化病学中,核心技术障碍之一在于识别和验证能够准确预测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这也是团队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们着力探究菌群与消化病学的关联,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包括口腔菌群与食管鳞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期望能够在将来寻找到合适的微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疾病分层,并指导合适的疗法选择,改善治疗结果。微生物‘指纹’将为精准医学的进步再次助力!”
作为科主任,除了团队建设和人才管理,张振玉还积极实施质量改进举措,如制定临床指南、标准方案和绩效指标。“采用循证医学和监控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并优化部门内的流程。”此外,他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科室实施改善沟通、共同决策和患者教育的计划,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参与度。
去年6月,张振玉成为南京市基层消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消化道疾病的早查早筛非常重要,南京有130多家一级医院,有40多家可做胃肠镜等检查项目,但检查和诊治质量如何?能不能让百姓信得过?因此一定要均衡医疗资源、壮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治能力。”而即将退休的他,也将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医生、更多的基层科室。
专家简介
张振玉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HP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态协作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专业学组成员,南京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幽门螺杆菌的诊疗,抗血小板相关药物胃肠粘膜损伤诊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诊疗。
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
素材 | 新华日报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章琛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