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静脉麻醉药联合诱导对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小儿外眼手术期间眼内压的影响因素探索

2023-08-22 14:28   古麻今醉

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手术的影响未记录患儿术眼拔除喉罩后的IOP,只记录到非术眼的IOP,不能评估外眼手术对IOP的影响。

刘雁1 徐钊1 孙瑞强2 谢克亮3 刘爱华1 

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天津市眼科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02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05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4(07):706-709.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1213‑00836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D01A06)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为减少手术对眼内压(IOP)的影响,选择非眼内手术患儿,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注射联合喉罩通气全麻,以探究药物诱导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对小儿外眼手术IOP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无青光眼病史的择期外眼手术患儿69例,其中斜视手术54例、睑内翻手术8例、睑板腺囊肿手术4例、眼睑肿物手术3例。患儿年龄2~14岁。

1.2研究方法

患儿入室后测量术眼和非术眼IOP作为麻醉诱导前IOP。建立静脉通路,入室后常规进行血压、ECG、SpO2、PETCO2及BIS监测,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进行肌松监测(四个成串刺激)。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mg/kg,面罩吸氧,FiO2 100%。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2 mg/kg,观察患儿自主呼吸减弱,托下颌保持气道通畅,加压给氧,辅助呼吸,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5 μg/kg,观察气道通畅,缓慢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患儿自主呼吸消失60~90 s,肌肉松弛,置入喉罩并固定,再次测量患儿双眼IOP。术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 μg·kg−1·h−1、丙泊酚2~5 mg·kg−1·h−1维持麻醉,维持PETCO2在35~45 mmHg、BIS 40~60,四个成串刺激为0。术毕停止注射维持药物,给予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进行拮抗,培养患儿自主呼吸,待潮气量≥6 ml/kg、自主呼吸频率≥8 次/min、PETCO2<50 mmHg,且吸入空气条件下SpO2≥96%时拔除喉罩。拔除喉罩后对非术眼进行IOP测量,返回PACU。

1.3IOP测量方法

使用Icare‑PRO眼压计进行IOP测量,患儿仰卧位,由一名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进行操作,每次测量前校准眼压计,使用一次性测量探针,避免交叉感染,垂直角膜测量,连续6次测量获取测量值,Icare软件自动去除最高值和最低值,对剩余4个测量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IOP值。于术眼诱导前、诱导后,非术眼诱导前、诱导后及拔除喉罩后分别测量IOP并记录。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患儿69例,其中男44例、女25例。患儿年龄2~14 岁[(7.8±2.9) 岁],身高97~175 cm[(135±20) cm],14~86 kg体重[(35±17) kg]。

2.2各时点术眼和非术眼IOP比较

与诱导前比较,患儿术眼诱导后IOP降低(t=17.29,P<0.001),非术眼诱导后与拔除喉罩后IOP均降低(F=46.39,P<0.001)。患儿非术眼诱导后与拔除喉罩后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4761692659388176

2.3术眼诱导前后IOP的影响因素

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诱导药物浓度对术眼诱导前后IOP均无影响(P>0.05)。见表2。

31991692659388259

2.4非术眼诱导前后IOP影响因素

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诱导药物浓度对非术眼诱导前后IOP均无影响(P>0.05)。见表3。

44571692659388312

3讨论

准确测量对于患儿IOP的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可疑青光眼患儿。由于合作不良、哭闹、挤眼等原因,清醒状态下患儿IOP测量非常困难,需在全麻下进行。Icare‑PRO眼压计可测量卧位IOP,使全麻下IOP测量更准确。评估全麻对患儿IOP的影响,通过麻醉状态下测得的IOP间接推测清醒状态下的IOP,得出患儿准确可靠的IOP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随访非常重要。

本研究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喉罩置入通气,患儿术眼和非术眼诱导后IOP比诱导前均降低,表明联合药物麻醉诱导对喉罩通气全麻下患儿外眼手术期间IOP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丙泊酚诱导后IOP降低,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罗库溴铵均可使IOP稳定或者轻微下降,喉罩通气创伤小、IOP波动小。

本研究中非术眼诱导后与拔除喉罩后IOP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麻醉维持阶段患儿生命体征趋于平稳,IOP也保持平稳状态。一般在麻醉苏醒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消失,交感神经逐渐兴奋,患者血压、颅内压、IOP也随之恢复。

对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诱导药物剂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均不是影响IOP变化的因素。因此多种药物诱导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可导致患儿IOP下降,这种改变在麻醉维持阶段一直持续;提示评估患儿IOP时要充分考虑全麻的影响。

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手术的影响未记录患儿术眼拔除喉罩后的IOP,只记录到非术眼的IOP,不能评估外眼手术对IOP的影响。但这对于全麻下只测IOP的患儿没有太大影响,全麻可导致患儿IOP下降,可参照非术眼IOP评估全麻下单纯测IOP患儿的IOP,但是IOP下降的具体数值以及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ISSN:1673-4378   CN: 32-1761/R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静脉麻醉药,诱导,麻醉,手术,患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