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医生能被患者记挂多久?一代人,两代人,20年,30年…他们的答案让人感动
2023年6月,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心脏外科,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探着脑袋,似乎在找什么人。护士迎上来问,他说自己曾是一位先心病患儿,1991年在这里做了手术,此次是专门来找胡劲主任和舒强医生,正是他们在32多年前救回了他的性命。
2023年5月,浙大儿院滨江院区NICU病房,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长着亚洲面孔,说的却是英语,她说自己是专程回来寻找27年前救治过她的医生和护士,说得出名字的只有Fu Jun Fen,因为出院小结上写的是她的名字。
一个好医生能被患者记挂多久?
两位曾经的小病人和他们的家庭,给出了的答案:说20年、30年,太短,如果一定要加个期限,也许是终其一生;说一代人,两代人,太少,如果要加个范围,也许是整个家族……
医患情深,也有遗憾,两位小患者都没能见到当时为他们治病的老主任,因为心脏外科胡劲主任和NICU孙眉月主任都已仙逝,此时只能瞻仰照片进行缅怀。
此行亦有惊喜,当时参与治疗、为他们做出院小结的两位住院医师,一个目前是浙大儿院的党委书记,一个目前是浙大儿院的院长。当时参与治疗的其他年轻医生,也大多成为了学科带头人,到了当时老主任的年纪。岁月无声,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振振见到曾经救治他的医生
妍妍见到曾经救治她的医护
当时手写的病历,一直被当成了宝贝好好珍藏
3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名叫振振,出生于1989年,患有严重的室间隔缺损,直径超过1厘米,同时位置比较高,靠近主动脉及肺动脉,手术难度很大。等他长大1岁多,病情越来越重,在他老家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可以说被判了死刑,只能多活一天算一天。
有业内人士告诉他爸爸,孩子这种情况,能够拿下手术的不多,可以到杭州找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胡劲看看。作为我国小儿外科的开拓者之一,胡劲主任在业界具有很高声望。听到还有希望,振振爸爸把孩子带到了杭州。
振振的病历本和出院小结
一到杭州,振振很快被胡劲主任收治入院。1991年5月20日,由胡劲主任主刀,三位年轻医师作为助手,为振振修补缺损的心脏,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其中一名年轻医师就是现今浙大儿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舒强。
当时是舒强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还是一名住院医师,这台手术他至今仍有印象,“我当时作为手术的二助,主要负责术前、术后监护管理。”因为是振振的管床医师,振振的出院小结正好是舒强书记写的。
回到老家后,因为感念当时的医生,振振爸爸一直把当时的病历本当宝贝一样收藏着,虽然期间搬家数次,依然没有丢弃,里三层外三层保管完好。在已经泛黄的纸张上,舒强书记当年的笔记仍清晰可辨。
这台手术同时也被胡劲主任手写到了手术记录单上,振振的那页纸共有10个名字。除了舒强书记之外,仍有两位医师在医院工作,分别是体外循环支持医生林茹、麻醉医师谈林华。1991年,她们还只是低年资医师,而如今也都已成长为科室的顶梁柱。
胡劲主任手写的手术记录
20多岁的年轻女子名叫妍妍,出生于1995年,生活在福利院,1996年因为重症肺炎入院治疗。当时的她一直发着高烧,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也很低,而恰巧此时,她的养父养母办好了领养手续,准备带她回国,机票都已买好。
孩子这种状况,还能被带上飞机吗?当时的养父母心急如焚地把她送来医院,鉴于孩子病情比较严重,其被收治到ICU。当时的科主任是孙眉月,护士长是楼晓芳,孩子的管床医生是一位热情的住院医师傅君芬。
“我是1993年来到医院工作,那时还工作不久。这个孩子身世比较特殊,加上病情比较重,到现在都有印象。当时我做的主要是监护好她的病情。”傅君芬院长说。
肺炎虽然是常见疾病,严重起来也可致命,治疗团队丝毫不敢大意,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五天的治疗,妍妍病情大大好转,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却还未痊愈。由于行程安排很紧,养父养母不得已要在她痊愈之前就带她赶飞机。
孩子的病还没完全好,就要坐十个小时的飞机,是否能够承受?尚无育儿经验的养母把孩子带走后,对怎么喂奶、怎么喂药,都能搞清楚吗?
傅君芬院长把出院单写得格外细致,不仅注明了药物名称、使用剂量等,还留下了办公室电话,甚至写上了自己的家庭电话(当时还没有手机),好让她的养父养母在需要的情况下随时联系。考虑到养父养母是美国人,全文都是用英文写的。
就一张纸,很多人不久后就会丢了,妍妍养母却非常有心,她把这张单子好好保存了起来,时隔二十多年,依然完好。
妍妍的出院小结
长大以后,小患者都成为了医生的模样
振振和妍妍的故事,是爱的双向奔赴:医生倾尽全力救治病人,家属心怀感恩,叮嘱孩子要饮水思泉。
“我爸打小就跟我说,我的命是胡劲主任救的,他时不时提及,所以我很小就知道胡劲主任是很厉害的心胸外科专家,想着有朝一日要回来看他,对他表示感谢。通过病历本,我还知道,当时救我的还有一个叫舒强的年轻医生,其他医生我是这次来医院,看了手术记录才知道。真的很感谢他们。”振振说。
因为得过医生救治,振振从小就对医学格外有好感,高中毕业后,就考入医学院就读,目前已经博士毕业。在接过前人衣钵,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医生的特殊时刻,他决定回来看望曾经救过他的医生,道一声在内心存放很久的感谢。
“医学能够帮到很多人,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所以我也想学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振振说。
振振与医护人员合影(左三为舒强书记,右二、左二分别为当时的生命支持医师林茹、麻醉医师谈林华,其余为现心脏外科医护人员)
妍妍回到医院的时候,专门带回了两封感谢信,感谢医生和护士在她小时候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她表示,自己是黄皮肤的亚洲人,而自己的养父母是地道的美国人,所以自己很小就知道并非他们亲生,养父养母也没有瞒着,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看了这张出院小结,告诉她来自中国,是这里的医生治好了她的病。
她望着这张泛黄的单子,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想象过医护人员救治她的样子。此次回到医院,她终于如愿见上了救过她的医生,而不再是抽象的一个名字。因为非常激动,她一上来就给了傅君芬院长一个拥抱。
因为从小被帮助过,妍妍格外懂得感恩,目前从事社会公益工作,希望自己的努力也能为他们带来治愈。
她甚至跟傅君芬院长笑谈: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有机会来医院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到更多像她小时候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
妍妍与医护人员合影(左四为傅君芬院长,右三为曾经为她护理的楼晓芳护士,其余为现NICU、医务科工作人员)
(译文)亲爱的傅君芬女士:
在1995年5月,我曾在中国住院,十分感谢您在我住院期间为我所做的一切。今天是2023年5月22日,距离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整整27年了。我跟我父母经常想,如果没有遇到您,我会怎么样。我非常感激您的帮助,感谢您为我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并寄予了我诚挚关心。在美国,我健康快乐地长大了,但现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回到了杭州萧山。
永远感激您的 萧颖妍
(译文)亲爱的楼晓芳女士:
感谢您在1995年照顾我期间为我所做的一切。今天是5月22日,正好是我们见面27周年的日子。1995年5月21日是我出生的日子。谢谢您对我的照顾,您帮助我变得更好。我非常感谢您。这是我第一次回家,但我已经想念你很多年了。我很高兴回家。
感激您的 萧颖妍
妍妍写给傅君芬院长和楼晓芳护师的感谢信及译文
“医生把病人装在心里,病人才会把医生记在心里”
舒强书记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一辈子会看很多病人,掌握着很多人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要始终秉持仁心仁术,有一颗病人至上的心。医生把病人装在心里,病人才会把医生记在心里。
他说:“胡劲主任是我的恩师,迄今依然记得,在重症病人开刀后,病人躺在床上,他就躺在地上,可以三天三夜不回家。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精神和情怀,那时在监护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前100例体外循环手术无死亡的记录。”
胡劲主任生前旧照
他表示,那时候,医院的家属楼离医院也就几百米。有一次,一位患儿情况突然危重,病房值班人员往家属楼喊了一声,他六七分钟后就气喘吁吁跑到病房了。只要病人有需要,医生随叫随到,这已经成了心脏外科的一个传统,这种文化就是从胡主任那时候形成的。虽然胡劲主任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他的情怀,其实一直都在,已经升华成了文化。
傅君芬院长说,一个医生能被病人记多久,不仅取决于医术,更取决于有没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仁心。医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要始终想着病人,这是医者安身立命之本。
她说,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迄今依然记得ICU创建人孙眉月主任一直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言传身教。
“孙主任不仅医术高明,对病人非常有爱心,还致力于把新生儿监护技术推向全国,浙大儿院NICU就像一个摇篮,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很多人才,帮助很多地方的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是一种大爱,没有一颗仁心是绝对做不到的。她虽然不在了,还是有非常多人记着她的好,不仅是病人,还有很多医疗工作者。”傅君芬说。
孙眉月主任旧照(右一为孙眉月,右二为楼晓芳,女婴为妍妍,抱着妍妍的为其养母)
作者:木玉、叶子
排版:叶子
翻译:国合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