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我们和患者的故事
致敬中国医师节
患者和医者之间,您以生命相托,我与生命相搏,是在救死扶伤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我们,有时是短暂的相遇,有时是漫长的相依。唯有相互的信任,才让大家在这段生命旅程中更有勇气和力量。
一天里,锦旗和投诉接踵而至
健康报 崔芳
手机屏幕亮起时,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刚刚结束一场成功的手术。来电显示的“医患办”字样,让他有点意外。手术前,他刚刚去过那里。
“去交锦旗。”肖飞回忆,那面锦旗来自一位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的患者。大红的旗面上写明“敬赠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飞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正中间是两列隶书黄色大字“医术精湛医德高,无微不至暖人心”。
“这位病人我肯定记得,但他为什么送锦旗,我真不记得了。”肖飞记忆中,该病人患的是胸外科常见病,正常收入院、正常手术、正常治疗护理、顺利出院,似乎没什么特殊之处。“可能是我术前交流得比较充分,对患者和家属比较有耐心,术后多去看了几眼……但对自己的病人多上心,是我们科的传统,也是医生应该做的啊!”肖飞笑了,和以往的每次一样,不再多想、不必张扬,默默把锦旗打包好送到医患办。
但医患办收完锦旗又打来电话,还是头一遭。肖飞疑惑地接通电话。“肖大夫,今天有位患者投诉您,请您明天提交一份情况说明。”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尴尬。
随着电话里的情况介绍,肖飞想起了那位患者:中年男性,在外院检查发现肺小结节伴有疼痛症状,担心自己患癌前来就诊。经详细问诊并查阅患者胸部CT等多项检查后,肖飞判断该患者的结节目前恶性概率很低,疼痛可能由外伤病史引发。他告诉患者,结节目前没大事,可以定期复查,就给他开了三个月后复查CT的检查单;针对疼痛,也开了便宜但有效的止疼药。
哪知道出了诊室,患者找到医患办投诉:“我在其他医院已经做过CT了,为啥还要在你们医院再查一遍?这是重复检查吧?为什么我挂号花了60元,却只给我开十几元的药,能治好病吗?这药外面药店就能买,还用得着挂专家号来开?把号给我退了……”
听完投诉,肖飞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耳边传来呼叫,又加了一台大手术,他来不及多想,匆匆投入工作。再次走出手术室、坐到办公桌前时,已近凌晨一点。对着电脑,他针对患者的每个疑问、误解,都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有理有据,不急不躁。
“要说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肖飞坦言,“但写的时候,我想起了那面锦旗。”彼时,那面原本不太在意的锦旗,就像来自患者的轻轻一撞拳、一击掌、一拍肩,敲击他的软肋,让他心头一暖,对投诉释然。
“它帮我静下心来,确认医生这个职业可能会遭遇误解,也会收获感谢;会遭遇苛责,也会收获包容。它成为一种慰藉,让我很愿意向那名投诉患者说清楚、讲明白,再次获得理解和信任。”肖飞说,今年他印象最深的一名患者,是个家境不佳的打工人。患者病情很重,手术也很复杂,术后多次出现并发症,在该科多位专家的全力护航下,历经三个多月才出院。虽然整个救治没有任何问题,整个医护团队都很尽力,但按照以往的经验,患者住了那么久的医院,有怨气是常事。“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这位患者没有一丝怨言,始终理解并积极配合我们的每一项治疗,永远笑脸相迎。后来他能康复出院,我们都特别开心,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经此一天,肖飞对锦旗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除了感谢和肯定,锦旗还是一种治愈,支撑医生以更大的耐心、更好的态度、更多的心力面对其他患者,更有勇气与患者消融隔阂和疑虑,达成信赖和互助,共同应对病痛挑战,成就更好的彼此。
他用画笔诉说:有种 纯天然的爱,是给予
儿科 惠秦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儿科病房里挤满了生病的孩子。这时,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来到了医院。他患有严重的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他很害怕,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而且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让他感到温暖的人——儿科医护人员。查房的医生阿姨面带微笑,很温柔,边逗他转移注意力,边默默地为他做身体检查,护士阿姨也常给小明讲故事,让他感到不再孤单,让他感到受到了特别的关爱。住院的期间,小明和同屋的小病友成为了好朋友,一起输液、一起抽血、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出院了还依依不舍的将对方送到大门口,彼此鼓励。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关心的话语,都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力量和希望。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恐惧、不配合,因此儿科输液、抽血都成为了难题。可是我们护士小姐姐有妙招,她们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小贴纸来安抚和奖励小朋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放松孩子紧张的心情,“阿姨,我现在一点都不害怕““阿姨,我今天没哭””阿姨,我是不是很棒,谢谢你的贴纸”“阿姨,我再也不害怕打针了,一点都不疼”,就这样,我们创造了“快乐输液“的特别体验。
儿科的另一边是ICU病房,门内是依靠仪器检测生命体征的早产、危重宝宝,门外是焦急踱步、惴惴不安的父母。仅一门之隔,却恍如两个世界,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儿科医护人员以爱为名,护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面对一次次的生死较量,她们都无畏无惧,给生命希望。她们为医而生,生命因她们的微笑变得坚强,在她们的热爱中不断创造奇迹,陪伴着一个个提早出生的孩子走过新生儿、婴儿、幼儿时期,看着他们一个个变成翩翩少年。这一路上,孩子给予我的,是最完全的信任。医务人员也用给予,赢得了这份世界上纯天然无添加的最纯粹的爱,这也许就是每个儿科医生特别幸福的时刻。
一份特别的礼物:纸短情长,甘如墨香
消化科 庞扬
“这应该是我今年收到的最特别的一份礼物了!”刚刚结束消化科夜班交接工作的许颖颖医生,一走进科室,一封用书法体手写的感谢信呈现在她面前。精心选择的古朴信纸和遒劲有力的字体,无一不在震撼着许医生。仔细阅读,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激和认可感动之余,许颖颖也感到一丝疑惑,这位在两个月前出院的息肉患者给她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在她看来,只是一项履行了医者的日常工作。
许颖颖查看了病例记录和内镜报告,许颖颖医生立即想起这位患者,“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说,记内镜报告往往比患者的脸还清楚。”许医生笑着说。这是位长期便秘的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时身形消瘦,情绪十分紧张,经询问病史和常规检查,发现该患者有肠道黑变,整个肠黏膜呈黑色。加之曾做过子宫全切术,手术难度比较大。“在交代病情时,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我开玩笑的说了句:没关系,别人是白里找黑,我们是黑里面找白。随即患者也笑了。”
当患者渐渐放松下来,他也逐渐敞开心扉,向我诉说了更多关于病情的故事。三十年前,她做过子宫全切术,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出现便秘,每次便秘自行服用一些缓泻剂就能缓解症状,久而久之出现了肠道黑变,我告诉患者,出现问题还是要到医院解决,不能自行服用导泄药物,但是不用担心,结肠黑变是一种良性病变,随着含有蒽醌类泻药的停用,会得到不同情况的改善。术后可以到我们专病门诊解决便秘的问题。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病情交代、术前宣教、手术、术后指导,这些都是消化科医生的日常工作的流程,许颖颖表示:“病人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病情可以分轻重,而得病的人是不分大小的,医生除了自身专业过硬外,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的疾病。”正因此,患者对医生给予了十分的信任,对病房护士做的针对性的术前健康教育很配合,术中视野非常不错。
许医生介绍,患者有关节炎,所以特意关掉了空调,在伏天里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手术,让她和助手着实出了不少汗。事后还跟助手开玩笑地说:“要是患者都不让开空调,咱俩可就减肥了!”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了浓浓的医患深情,温暖了患者,更温暖了医者!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这一封亲笔感谢信是感激,是鼓励,是信任,是肯定!
消化科治疗病例数多,患者周转速度快,所以每天晚上7-8点都要进行查房,仔细问询患者们的感受和病情变化,再到办公室书写病例,往往白班下班时也几近深夜。“我家小宝宝今年4岁,回到家时往往只能看到他的睡颜。说不累是假的,但选择的这份职业,就不得不背负这份责任。”许颖颖笑着说。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学医的人,都对这段誓言永记于心。坚守初心,践行医者本色,也成为工作中坚定地思想和理念。医务人员并非钢筋铁骨,但每当累了倦了的时候,想到患者的一句问候、一束鲜花、一封感谢信、一个拥抱,甚至仅仅一句简单地“谢谢”,就能如淋甘露。
四位患友的心灵之旅:我们和您一起乘风破浪
介入医学科 李妍 如同平日一样,介入医学科门诊前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请问于主任在吗,我要找于主任。”人群中传来一位患者的呼叫声。“请刷号排队,一会儿叫您。”我们答复道。“我是来送锦旗,感谢于主任的。”这位患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露出笑脸说到。
锦旗上面写着“赠: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于明安主任及团队”。锦旗中间则是两列金色大字“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落款是“318室患者,李XX,崔X,张XX,陈XX”。这次是由318室的崔姐做代表来送锦旗,于主任接过锦旗,也马上认出崔姐来了,“继发甲旁亢,第二次消融手术! 您可是咱们的老朋友了。”
崔姐回忆道,尿毒症这20多年,规律透析治疗。2018年发现甲状旁腺增生,主管医生告诉她有手术切除和微波消融两种治疗方式。“一听到手术切除,感觉会很疼,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考虑到自己较差的身体状态,害怕担忧不安各种心情交杂一起,当时很抗拒外科手术治疗。后来了解到微波消融术这个治疗方式,只有一个针孔,创伤小,于是选择微创治疗。”
崔姐说到,虽然是微创治疗,但当手术真正到来的时候,内心还是很紧张不安的。手术过程中,医生轻柔熟练的操作,耐心和蔼的解释,我紧张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手术很快就结束了,术后也没觉得很疼,感觉很不错。术后复查指标显示手术很成功,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没想到微波消融虽然创伤小,但疗效一点也不差。所以这次复查又发现新的增生甲状旁腺毫不犹豫来到介入医学科。
同一病房的其他室友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选择。崔姐说,李姐和陈姐都是在当地医院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张姐则是乳腺结节,均被告知要外科手术治疗,但她们担心手术地创伤或术后终身服药的问题。经朋友口口相传,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的微创治疗很好,同时医生技术专业,态度和蔼。最终她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在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
崔姐告诉我们,在病房相互交流,她们有共同的感慨:自入院以来病房医生的和风细雨,手术医生的耐心告知,术中轻柔的操作和舒缓的音乐,术后的复查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她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医生护士的责任感和专业化,还有家的温馨。“所以我们一拍板,决定送出了一面锦旗记录并传递介入医学科温暖的爱。”崔姐说到。
崔姐说这面锦旗代表着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精湛的微创技术和全流程人文关怀,让她们经历温馨的心灵之旅。而我们想说,这面锦旗也给了医护人员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有温度的医疗旅程在这里继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供稿部门:胸外科、儿科、消化科、介入医学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