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总会计师戴笑韫:财务数字化改革为百年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效能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总会计师戴笑韫近日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已建院110年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立足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全力打造集综合学科、特色专科、互联网医疗三位一体的现代数字化城市医疗综合体,开启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改革的转型升级,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除了服务于运营外,还将服务寓于监督之中,更好体现业财融合的效应。
信息技术助力有效管控成本
《意见》)提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
戴笑韫介绍,自2018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提效改革延伸至医疗服务领域以来,温州市人民医院通过流程再造使面向患者的服务功能延伸拓展,如一站式服务中心、预约中心和入院服务中心集约服务,诊间/床旁结算、多渠道支付、刷脸就诊、医后付以及面向医联体和基层单位的“掌上仁医”系统和首创的“5G+AR”远程急救体系等,患者就医效率及获得感飞速提升。这离不开信息化对医疗服务的支撑与深度融合,为数据滤筛打下基础,也开启了医院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改革的转型升级。
近两年来,温州市人民医院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临床数据、医疗流程等进行有效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通过分析就诊信息、费用使用、临床质量情况等,避免过度的资源浪费,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按病种付费/按病种点数付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启动后,倒逼医院更加重视成本管控。”戴笑韫表示,DRG成本管控工作对信息化依赖程度更高,亟须信息系统的全力支撑,需要将成本管理系统与收费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耗材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病案系统等互联互通,搭建以运营管理为中心的数据集成平台,改变信息孤岛的不利现状,促使数据统计口径标准化、数据收集端口的原始化,最终快速准确地核算出病种成本数据,及时向业务部门反馈,指导业务部门进行病种选择,提升诊疗质量和成本管控效果。
“医院成本的形成复杂多样,难以进行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监督。”因此,戴笑韫带领财务人员借助医院信息平台数据归集、采集,使医院全成本核算以“口径统一、共参互比、保留个性”为原则,将临床科室门诊、住院分开,分别统计收入、成本核算,更能体现同一科室不同服务单元产生的效益差别,更精准把脉经济运行成效。同时,为方便临床对成本管控,财务部门探索“成本拼图”,以科室业务收入为起点,按财务报表元素分为诊查/床位、检查、化验、手术、治疗、护理、药品、卫生材料、其他9大类,计算各类成本率,让临床业务科室可以快捷计算科室成本率,以进行大方向把控科室业务结构及成本控制。
服务监督合力促进业财融合
面对医改的新形势,财务人员转型早已提上日程,而业财融合是财务人员从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关键。“我认为,财务人员转入运营管理工作也可以实现其专业价值的最大化。”戴笑韫称。
她认为,医院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是:财务管理是运营管理的基础,运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延伸,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业财融合。利用财务管理的工具实施有效的资源配置,并最终服务于运营管理。除了服务于运营外,其财会监督职能还要求发挥有效的监督,也就是将服务寓于监督之中,更好体现业财融合的效应。
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对强化医院运营管理、实现运营资源的有效分配具有重要意义。HRP系统涉及人、财、物、技术、空间等资源,其中的财务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总账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近年来,温州市人民医院在健全运营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了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首先,基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全面预算管理,以实施预算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预算管理为宗旨,以紧扣资源配置增强预算管控能力为核心,以强化预算过程控制为目标,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导向构建管理长效机制。
其次,以防范医院经济运行风险为目标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平台,将合同订立、合同会签、合同验收、合同付款、合同归档等各个环节嵌入管理平台,实现合同全流程线上会签、线上流转审批,合同验收完自动归档,合同付款关联预算管理系统,合同支付完成后以电子化档案的方式保存管理,实现由“人治”向“机制”转化,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管控。
数字改革聚力全面预算管理
医疗行业专业性强,且有较强的社会公益属性,需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制度性保障。“为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财务部门聚焦医院目标任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加强制度保障,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戴笑韫说。
一是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温州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全面预算管理试点单位,温州市人民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制度体系建设、预算编制、审批流程、预算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程。明确各预算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明确各预算组织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各项职责的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医院改变以往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独立实施的局面,实行“统一部署、归口管理、专员编报、分级审核”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归口管理科室及职责。制定并执行预算专员化制度,加强专员培训。采用预算归口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预算管理办公室分级审核的方式。
二是夯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基础。先后制定了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实现以制度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增强对预算参与科室的指导。
三是压实预算绩效主体责任。抓住绩效考核“牛鼻子”,结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具体要求,将政府外部考核和医院内部考核结合起来,细化院、科两级管理目标和工作责任。
戴笑韫带领财务部门梳理不同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不同系统间的关联数据,实现有关预算数据可查阅、可回溯、可视化,形成各种可视化预算绩效指标,具有全样本和即时更新特点,引导绩效考核指标优化。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疗业务数据与预算系统的对接,同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将指标数据细化至临床科室,通过相关指标实时数据与各临床科室年初业务量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加强业务工作分析与引导,进一步实现对临床科室年初预算目标考核管理。事先将预算年度内的设备采购预算项目植入资材系统,待设备入库时调用对应的设备采购预算项目名称及预算金额信息,通过系统自行判断实现设备采购与预算项目一一对应的目的,从而达到预算管控的目标。
同时,将预算资金管控前移,在预算系统植入月度资金计划表,对每月流动资金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事先安排,并且采取财务科长到总会计师的分级审批,以达到事前计划的目的。
戴笑韫认为,数字化改革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总抓手和总牵引。将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方式和机制贯穿到医院预算管理的各方位和领域,能够形成综合分析总体状况能力、更细颗粒度放大具体项目细节的能力。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加强了有关数据的逻辑勾连和预测建模,形成了管理更闭环、分析更智能、管理更高效的预算管理方式。
“数字化改革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利用有关预算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为预算管理与现代精益管理工具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数据支持和改进方向,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效能。”戴笑韫称。
来源:中国会计报8月18日5版作者:本报记者韩福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