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中国医师节 | “医”生一世,热血难凉,这些医患彼此照亮的瞬间与你分享
2023年8月19日是第6个全国医师节,我们联合大病患者社区:博医同行平台共同发起医师节留言征集活动,小助手收到了很多投稿,在此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分享,更感谢每份留言背后的互相体谅、彼此照亮与相互温暖,让读到这些内容的我们也被治愈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瞬间,如果你也喜欢,欢迎转发出去~
谢谢你,帮TA们抓住“生”的光亮
平时都是患友们听医生的话,今天,我们也想请医务工作者们,听一听患友们的“牵挂”。
患友投稿
@小烨
印象最深的还是廖建云主任。我想对她说,廖医生您好,我是来自山西的小烨,想必您还记得我吧。
刚到东莞认识你的时候很陌生,也有点害怕,可当住院后直到进仓,出仓术后恢复都离不开您的悉心照料,当时在仓里阑尾疼 差不多晚上10点快11点多你去看我说哪儿疼,当时我在想您上一天班不累嘛 后来你看完走之后,感觉您是多么和蔼可亲可敬的人,从移植术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 情况还好 去年一年里离不开您的悉心照料。廖医生谢谢您,去年的陪伴,医师节又快来临。小烨在山西祝您医师节快乐、平平安安!
@田心妈妈
赵永强医生是我印象里最严肃但是也最平易近人的医生也是我孩子的救命恩人之一。因为得知孩子得了血液疾病花了不少钱,在孩子的治疗过程没少的照顾我们的处境。
每次有疑问或者孩子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的时候,赵医生都是第一时间就帮我们处理了。完全是站在我们患者的角度来理解和帮助我们的。我们一家也特别感谢赵医生对孩子的救命之恩,等孩子长大也会实际行动来回馈感恩大家的。
@朝升妈妈
借此医师节的到来,向帮助过朝升小朋友的医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整个治疗过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医生,分别是化疗组的陈医生和移植组的屈医生。
陈医生是孩子二疗的管床医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小姐姐,人长得白净好看。每次查房总是亲切的呼唤孩子的名字,就像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她的暖心举动,感染了孩子,他不再感到陌生和害怕。在做完腰穿后也不忘给他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是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
屈医生给我的印象是外表冷若冰霜,实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医生。她是孩子的主治医生,记得孩子回输后的一次查房,她告诉我孩子有一个基因预后不好,有可能三个月会复发。当时我听后当场崩溃,有点怨恨她。现在回想起来,她也是用苦良心,让我们作最坏的打算,心理的期望值变低,而结果比预想的好,心里会轻松一点。
还有一次移植后的CMV复查,因为没及时看报告,屈医生发现异常后,直接打电话联系我。虽然把我狠狠批评了,但我还是很感谢她的,她的专业和负责让我一直信任她。希望她以后能多笑,因为她笑起来很好看。
@露露
在移植仓里,赵大夫每天都会来看望我,还有当时的管床医生崔大夫和李大夫。他们人都非常好,总是安慰我,并告诉我会用什么样的药物,可能会有哪些不适。虽然崔大夫已经被调到别的病区但是我一直记得他,希望赵大夫,崔大夫李大夫都能工作顺利事事顺心。
@美美妈
在孩子和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大夫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莫大的鼓励和安慰,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孩子手术时,正是有于兰冰大夫精湛的医术和鼓励与宽慰,才让孩子有了生的希望!孩子不愿意剃头发,他几次来到病房开导,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温和而又耐心地开导孩子……
手术非常成功,感谢于大夫,是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小陈
尊敬的刘双又主任及医疗团队的各位成员:
我怀着无比的感激之情,写下这封感谢信,以表达我和我的家人对您们的深深敬意和由衷感谢。在我父亲年届七旬接受CAR-T治疗过程中,您们的专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刘主任,您的医术高超,您的渊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为我父亲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更给了我们家人坚定的信心。您为我父亲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您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掌控,比如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等的出色应对,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安心和深深的感激。对于您的专业能力和高超的医术,我们由衷地感到敬佩。
关欢欢医生,您对我父亲身体状况的全面监控,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您医德高尚,职业素养卓越。在治疗过程中,您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清晰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治疗步骤。您的细致关注,及时的检查和应对,让我们对您充满钦佩和深感踏实。
侯瑞锋医生、安丽红医生、宋伟亮医生、张靖岚医生您们在治疗期间展现出高尚的医德和专业素养。您们与我父亲亲切的交流,不仅传递了医学知识,更传递了关心和支持。让我父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满了信心,也让我们家人感受到了您们的真诚和用心。
12病区的护士长朱凤欣和每一位护士姐姐们,您们的细心护理、关切和关怀,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刘主任及医疗团队的耐心和付出,为我父亲的康复之路铺平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您们的细心护理和精湛医术,使治疗进程有序而有效。您们的付出不仅仅是医疗工作,更是一份关爱和责任,让我们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再次衷心感谢您们,刘主任及医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诚挚的感谢!
与患友并肩、与病魔对抗,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日常,每一次被患友需要与鼓励,都更笃定了医者前行的信念;从白衣青年到白发医者,迢迢从医路,热血依旧烫,总有些患友让医者朋友们印象深刻、总有段经历对人影响深远,来一起读一读医务工作者们的留言~
被病友们治愈的时刻
医生投稿
@元气小姐
一个13岁的小男孩,是家里的独生子,是班里的优秀学生干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父供子)后疾病复发伴中枢转移,终末阶段头痛难忍伴间断抽搐,眼睛因细菌感染肿的像核桃,孩子掉光了头发加之全身浮肿看上去像八十多岁生命垂危的老人。
坚毅且善良的他为了减少爸爸妈妈的悲伤,为了不给医生和护士增加负担,极力忍受着病痛,从未掉过一点眼泪,从未任性的哭闹。临终前爸爸问“宝贝,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他在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下微弱的说:“想喝一口脉动”。
伟岸父亲压制在内心多日的绝望、不舍与不甘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他抱头痛哭,后悔自己没能在之前多陪伴孩子成长,懊恼自己作为父亲没有能力给孩子第二次生命,更无法接受这唯一的亲生骨肉将永世相隔。在场所有的人都哭了,几分钟后孩子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下了很大的雨……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非常的渺小。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学习和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获得更长久的生存并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杨医生
在我实习时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年轻母亲,面色蜡黄,当天收入血液科住院部并做了骨髓穿刺及活检。第二天早上到科里,发现科室气氛凝重,晚班医生汇报当天晚上抢救了一个病人未能成功。原来就是我头一天接诊的年轻母亲,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个鲜活的生命竟然止步于此。
后来才知道这位年轻母亲死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这是一种早期非常凶险但治愈率非常高的白血病,然而她很不幸,还没等到骨髓检查结果就出现了脑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她的检查结果能早些出来,如果临床大夫有较高的警惕性,也许她就能够被治愈……
就这样她的一双儿女从此没有了妈妈……
然而没有如果,这次血淋淋的教训对我触动极大,我想为血液病患者的诊断保驾护航,于是我选择了血液病理医师这份职业……
文字篇幅有限,还有很多留言我们未作一一展示,感谢大家无保留的分享。
医疗的力量偶尔是有限的,但医务工作者从不停歇的努力,让一个个癌症难题不断被战胜,谢谢你们,从未放弃治病救人,谢谢你们,心怀苍生。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向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致敬。
编辑 | 亭亭
审核 | 冬雪
排版 | 微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