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晨课】第三讲: 李琼珍教授《老年患者的胸科麻醉》
《胸科晨课》致辞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参加胸科麻醉晨课新系列。在此,我作为这个系列的发起者,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这个新系列的课程。
自2019年11月4日开始,我们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便开展了周一晨课活动,从最早的读Peter Slinger教授的《胸外科麻醉原理与实践》原版英文书开始,到《卡普兰心脏手术麻醉学》,再到最新一轮的《Cohen胸科麻醉学》,全科同事一路坚持,累计完成了70余次早课的课程。
这个课程不仅让本院年轻医生、研究生、心胸麻醉专科培训医师以及进修医生得到收获、系统性地了解心胸麻醉,还以教学相长的方式令科室的同事在师资培养上有收获,自己阅读归纳能力得到提升,PPT制作水平和演讲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也通过在科室微信号推广,普及心胸麻醉知识,得到广大麻醉同行、基层医院医生的关注、甚至是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这个新系列的胸科麻醉晨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演讲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心胸麻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吴镜湘
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
2023 教授简介
吴镜湘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胸科医院麻醉科主任/支部书记/心胸麻醉专培基地主任
◆兼任:中国心胸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教育与人才培养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胸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委员,评审专家
◆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国际麻醉与预后研究联盟成员;从事心胸麻醉20余年,在心胸麻醉与镇痛、快速康复、肺移植、癌症痛治疗等领域形成特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课题5项
◆发表SCI论文38篇,主编专著2部,授权专利4项,获得第四届上海市健康传播设计大赛(音像奖)一等奖;2021年度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2019年上海市人社局“脱贫攻坚”个人记功;2016年度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胸科晨课》第三讲
晨课信息
题目:《老年患者的胸科麻醉》
讲者:李琼珍教授
主办单位:上海市胸科医院 麻醉科
随着外科、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接受胸科手术的情况更加普遍,如肺部肿瘤、食管肿瘤手术等。自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以来,自2006年1月至今,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可高达38%,而超高龄老年人的绝对数字和比例也在提高;老年患者由于衰老、术前合并症、认知功能减退、衰弱等多方面问题,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加强术前评估与优化、对术中重要脏器精细化管理成为胸科麻醉的重点和热点。李琼珍医师在这一章节针对老年患者的胸科麻醉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高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的围麻醉期管理。
重点汇总
◆年龄增长是术后谵妄风险因素之一。谵妄与住院时间延长、出院后再入院发生率和6个月内死亡率增加相关。
◆新兴微创外科手术——VATS(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1. 研究表明,相较于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VATS的患者术后肺功能更好(以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为检测标准)。
2.对老年人来说,胸腔镜或开胸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格外重要。
3.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肺部并发症低并且住院时间短。
4.微创治疗可以提高高危老年人群的耐受性。
◆术前评估:
1.体格检查、心血管评估和呼吸量测定。
2.已知肺实质的改变与衰老和阻塞性生理倾向有关,测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很重要。
3.VO2最大值<15ml/kg/min是预后的负预测因子(如不能进行心肺运动实验,替代方法:爬楼梯、往返步行和六分钟步行测试)如果患者不能爬完一层楼梯或不能往返走25次,通常他们的最大耗氧量<10ml/kg/min。
4.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药、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可服用至术日晨。
5.术前未用β受体阻断药,临时加用不能获益,反而可增加围术期难治性低血压的风险。
6.ACEI或ARB多为长效缓释剂,宜在术前12~24h停用,以避免与麻醉药发生协同作用引发严重低血压。
7.对于术前应用利尿药的患者,注意其水电解质的平衡。
8.冠心病患者如正服用氯吡格雷,择期手术应在停药后5~7天后进行。
9.如果服用阿司匹林(除气管镜、颅内、眼内、前列腺手术必须5~7天),其他手术可不停用。
10.对于短期内需行限期手术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除非主干病变或有明显的冠心病症状,一般不主张在非心脏手术前行PCI。
11.即使必须行PCl,也只能放置金属裸支架,旦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5周,停用氯吡格雷1周,即PCI 42天后才能行非心脏手术。
12.脑卒中后的患者:脑出血、脑梗死3个月内不考虑择期手术。
13.颈动脉狭窄超过75%且有症状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14.术前呼吸功能减退的患者,术前血气分析不仅利于术前评估更是术后呼吸管理的重要参考。
15.戒烟8周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但戒烟48h即可降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利于心脏氧供;同时恢复气管的纤毛活动,促进排痰。
16.对于严重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建议戒烟8周、积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后再行手术。
◆麻醉医生需关注下列药物在老年人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抗胆碱能药潜存内稳态受损、术后认知功能下降、谵妄的风险。
2.镇静、抗精神病药物增加发生跌倒、记忆紊乱、混淆和嗜睡的风险,运动不协调、 肌张力失调、体位性低血压、Q-T间期延长、尿潴留等。
3.NSAIDs类不良反应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至少是年轻人的2倍。
◆麻醉诱导注意事项:
1.诱导宜慢,量少:丙泊酚与阿片类合用在老年人降压作用明显;在麻醉诱导前先补充液体;诱导中依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采用加快补液或在补液的基础上用小剂量正性肌力药物。
2.气道处理困难(牙齿松动,义齿,关节障碍易致插管困难)
3.颈椎病患者,颈部不宜过伸,防止基底动脉,颈动脉受压
4.减轻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5.老年人骨质疏松,使用体位垫避免受压
◆麻醉维持:
1.麻醉不宜太深,充分镇痛,避免术中知晓。
2.加强呼吸循环管理(对缺氧耐受性极差,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3.对容量不足和过度耐受性较差,对容量已补足而循环仍不稳定者,可使用小剂量正性肌力药物。
◆麻醉苏醒期管理:
1.麻醉恢复期间重点在于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拔管后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
2.良好的术后镇痛是预防术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基础:个体化、全程、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开胸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3.术后恶心、呕吐是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老年患者要防止误吸的发生。
◆总结:
1.随着年龄增长的器官功能老化、储备功能下降、药物敏感性增加。
2.老年手术和麻醉风险巨大。
3.医护需要对老年患者精心呵护。
4.医学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老年患者获得更高年龄的生存。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