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荟客室·研究者说 | 王建祥教授:从技术探索到产品转化,CAR-T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重大的科学问题

2023
08/16

+
分享
评论
博医荟
A-
A+

实验室研究相对更为容易,而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研究,则需要跨越一大步,并非易事。

前言

近年来,我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研究取得了丰硕进展,尤其是血液肿瘤领域,临床应用日益拓展。在此过程中,主要研究者(PI)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基于临床需求的源头创新,还是临床研究整体设计及质量把控等,全程“掌舵”和领航。

本期“大咖荟客室”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点评国内CAR-T研究现状,分享团队研究成果与经验,为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52601692142637174

IIT为主、IND渐增,发展态势积极——中国CAR-T研究现状

Q1、近年来中国CAR-T治疗探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血液肿瘤中的研究情况如何?您认为中国CAR-T研发现状与欧美国家之间有无差异?

王建祥教授:近些年我国的CAR-T治疗进展非常快,尤其是血液肿瘤领域,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总体疗效和安全性都较好。就临床研究类型而言,目前仍以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IT)为主,新药试验(IND)数量相对较少,但在逐步增多。

白血病领域,CAR-T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靶点包括CD19、CD22、CD7等,很多临床研究结果已经发表,无论B-ALL还是T-ALL,CAR-T都可带来获益。尤为可喜的是,血研所开展的针对成人B-ALL的CAR-T的IIT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CAR-T产品有望上市。

国内针对淋巴瘤的CAR-T研究也很多,靶点除了CD19之外,还有CD20、CD7等。骨髓瘤领域也有多个靶点的CAR-T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包括BCMA、GPRC5D等,其中靶向BCMA的CAR-T即将获批上市,也是通过IIT开发和验证。由此,中国患者将迎来更多国产CAR-T治疗选择。

与欧美国家的CAR-T研发相比,我国有很多差异化的发展特色,比如国内的 CAR-T研究进展非常多,转化于临床的速度也较快,一些新型CAR-T如双靶点CAR-T、FasT CAR技术等都能很快地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同时,我们的临床研究尤其是IIT的结果产出和发布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让国际业界能快速了解中国的CAR-T研究成果。

但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CAR-T的IND数量、覆盖的疾病领域和适应症相对较少,更多的是IIT,发展路线具有中国特色,因为CAR-T的商业化背后涉及到很多的考量因素。

总体而言,中国的CAR-T发展态势是非常积极的,未来还需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的创新性(包括CAR-T的创新性、治疗疾病和治疗方案的创新性等)以及研究质量,力争发表更多高影响力的论文。

Q2、您和团队在血液肿瘤CAR-T治疗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研究进展?

王建祥教授:血研所团队早在20余年前就开始了对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系列基础和转化研究工作,例如白血病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机制、如何通过增强免疫监视的能力来达到免疫治疗作用等。基于单抗研究技术的积累,我们克隆了一大批基因工程抗体序列,改造了一系列特异性多功能抗体,通过对T细胞的修饰,增强了免疫功能,有效改善了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这些工作为后续的CAR-T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这些结构,我们研发形成了自己的CAR-T。有了数十载的深厚积淀,血研所才能走在CAR-T研究的前沿。

CAR-T靶点方面,目前已经覆盖了针对B细胞的CD19、CD20、CD22等,针对T细胞的CD7、CD5等,针对髓细胞的CD123、CD33、FLT3等,针对骨髓瘤的BCMA、CD38等靶点。基于已有的基因工程抗体序列,可以制备出相应的CAR。

同时,为了增强CAR-T功能,团队也做了相应的基础研究,以期提升T细胞活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耗竭。为了提高CAR-T的通用性,我们研制了通用型CAR-T,以及CAR-NK等,布局了丰富的管线。

实验室研究相对更为容易,而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研究,则需要跨越一大步,并非易事。目前血研所已有两款CAR-T进入了临床,一款是CD19 CAR-T,前期通过IIT和企业的转化,已经完成了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近期有望获批上市。另一款是CD19/CD22双靶点CAR-T,IND已经获批。团队也在继续努力将更多CAR-T实现临床转化,使更多患者有机会受益。

“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重大的科学问题”——CAR-T的转化与优化都需要突破重重“壁垒”

46021692142637265

Q3、CAR-T向临床的转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的提升方面有哪些主要挑战?

王建祥教授:一款CAR-T要成功转化于临床,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治疗的缓解率、缓解深度、疗效的持久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可及性等等,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重大的科学问题在里面。比如提高可及性,就涉及到缩短CAR-T制备时间、降低费用成本等,需要技术攻关。CAR-T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化同样面临一系列技术问题,从靶点选择到CAR的结构改造等等,比如抗体区设计、逻辑门策略、活性调节和毒性控制等。

实验室研究相对更容易,可以得到很多新发现,但这些新的发现如何安全、有效地转化于临床,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面临很多挑战,可能源头积累很多,但真正能走到临床验证阶段的技术就大大减少,即“上游大,出口小”。

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以后,CAR-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技术,相较于其他的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有很多的特殊性和难点,生产程序、工艺与传统药物完全不同,治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表现也有很大差异,患者管理需要一套全新的流程和策略。制备时间成本、治疗费用成本是目前限制CAR-T应用的重要因素,解决了这两大关键问题,CAR-T才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Q4、您领导的“中国免疫细胞治疗协作组”核心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工作规划?

王建祥教授:中国免疫细胞治疗协作组(CITN)的核心目标主要是为了推动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和深化大家对这个领域的认知。

中国有庞大的患者基数,是非常宝贵的病例资料库,因此我们希望借助于CITN这一平台,建立起中国的细胞治疗数据库,积累真实世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CAR-T治疗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与风险、为疾病领域带来的改变,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药物经济学效益等,助力CAR-T治疗水平的提升。此项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中,希望业内同道能够积极地提供病例,共同积累并共享数据,通过一种合适的机制将我国的 CAR-T研究成果高水平地展现,期待能够早日产出。

CITN后续也将组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共享进展,共谋未来,携手推动我国免疫细胞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

34291692142637355

王建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副所院长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第十届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任

• J Hematol & Oncol (IF7.4) 副主编

•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主编(2012-2016)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2012-2015)

• “杰青”、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突贡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

• CD19、CD33 CAR-T主要研发者

• 白血病治疗领军人,预后分层、强化诱导、全程管理,显著改善了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 牵头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多部诊治指南。

• NIH博士后杰出研究奖,第十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编辑 | 玥立

审核 | 王建祥

排版 | 微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CD19,王建祥,IIT,血研所,细胞,血液,靶点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